物聯網從功能上可分為數據感知、數據傳輸、數據處理、數據應用4個部分:
1、數據感知:主要包括感應器、能夠被感應器識別的電子標簽等,是整個物聯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擔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等功能。
2、數據傳輸:物聯網的數據傳輸部分實際上就是各種通訊網絡的綜合通過與感應部分、處理部分和接收部分的連接,將各部分的信息及時傳達到其他部分是物聯網系統必不可少的部分。
3、數據處理:即控制中心,將“感知部分”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為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是物聯網系統的神經中樞。
4、數據應用:即用戶的接收終端及各信號機,通過“傳輸部分”接收“處理部分”反饋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呈現給出行者,幫助系統決策的實施。
目前,隨著城市交通壓力的不斷增大,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交通發展越來越快,物聯網技術的出現使智能信號控制成為了可能,智能信號控制設備可以通過接收系統的決策實時的改變控制信息,從而達到對交通進行最優控制的目的。同時,通過誘導信息發布設備對交通感知數據的反饋,實時發布各停車場的停車位分布信息、道路的繞行信息等。目前,ATIS即最優出行信息發布系統,該系統能夠通過多媒體信息的方式將實時交通信息展現給用戶,且可以與緊急事件管理系統、公交管理系統等ITS系統相結合,能夠很方便的幫助用戶接收系統信息或定制服務。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加快推進物聯網在ITS中的應用,保證物聯網在交通行業有效地實施,必須做好以下相關輔助工作:
1、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建設自主知識產權的行車信息采集、傳輸、分析處理系統,研發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中間件。建立交通基礎信息采集網絡,全面感知區內車輛信息。建立智能交通物聯網感知中心,為各類物聯網應用平臺提供數據支撐和建設基礎,進行統一的信息管理、信息發布和決策控制。
2、加大對ETC, RFID等智能交通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建立物聯網設備產品和技術公共認證與測試中心,建立智能交通感知中心,建立智能交通應用信啟、平臺。
3、加大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投資力度。開設物聯網專業技術培訓及RFID技術的培訓課程;加快發展物聯網技術人刁‘引進、培訓工程,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4、加強標準制修訂和貫徹執行。重點開展對物流、車輛的電子標簽、閱讀器等一系列設備設施標準的制定工作,建設RFID車聯網系統。
5、開展互聯互通應用試點。為物聯網在交通領域更好的應用探索道路,尋找好的途徑和方法。
6、加快建立健全物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