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物聯網作為國家戰略性新型產業重要內容之一,推行在重點行業、領域的先導應用。在不久的將來,全行業、全社會的物聯網應用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口趨成熟;在環境監測、市政設施監控、樓宇節能、食品藥品溯源等方面也開展了廣泛的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快速發展和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病人對醫療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模式下單純的“醫療質量管理”已經不能跟上病人醫療救治要求的提高了。并且醫院傳統的醫療質量在管理方法、管理內涵、管理手段上已經不能滿足國內醫療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必須盡快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比如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來改進醫院的管理方式,對醫療質量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動態實時監控,以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例如,在醫療指標方面。傳統的醫療質量評價中,醫院管理人員經常使用諸如病人均次費用、每住院患者日均費用、每門診患者平均費用、急診就診人數、每日輸液人數等。這些工作量統計指標、財務收入指標無法真實反映實際醫療質量狀況。國內外大量醫療質量評價活動顯示,大量使用間接評價指標不僅無法準確評價醫院的醫療質量,而且可能還會影響醫院領導作出正確決策。
并且傳統的醫療質量評價體系中部分指標設計不典型或者說存在偏差,未考慮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例如針對住院病人花費均次費用指標,因為患者病種、年齡、性別、并發癥、職業的不同,治療情況千差萬別,無法用均次費用一刀切,所以不少醫院與其他醫院盲目地比較均次費用高低而忽視這些差別的行為值得商榷。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醫療衛生關乎千家萬戶,是國民的基本權利,是重大民生問題,一直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醫療體制改革日趨深入,國家鼓勵外資和民資進入醫療領域,醫療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各家醫院不僅面臨著國家政策的急劇變化,也面臨著來自不同領域的激烈競爭。
如何在新時期貫徹落實黨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是當前醫院發展的重中之重。完善和加強醫院醫療質量是立院之本、發展之本,生命只有一次,醫療安全關乎生命,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當前中國致力于物聯網技術,創建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生命健康是群眾最基本的人權,是社會和諧重要保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