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發展使我們的社會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醫療產品最大的優勢正是信息存儲、傳送、分析共享。物聯網在病人、智能醫療產品、醫生、醫院之間編織了一個無形的網,這個網實現了病人信息的即時傳送和監測,大大方便了有健康問題的患者得到及時的救助,同時這也提高了醫療機構的工作效率,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利用網絡技術構建“電子醫療”的服務體系,能夠給醫療服務帶來四大好處:首先,實現現有的醫療監護設備無線化,從而大大降低公眾的醫療負擔;二是通過信息化來協助自助醫療和遠程醫療,減輕醫療資源緊缺的狀況;三是信息化使得病患與醫生、醫院、各種醫療機構和親友之間實現信息的即時共享;四是有利于提高我國醫療服務現代化的質量,有利于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物聯卡(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調查發現,國外智能醫療產品由于己經發展多年,所以相對于比較成熟,而現有國內外智能醫療的產品種類良蕎不齊,難以形成體系,不能滿足消費人群需求細化的趨勢。同時,設計創新欠缺,比較重視技術上面的創新,致使產品外觀過時,不能滿足時代需求;人機交互方面欠缺,不能使產品在人性化方面給消費者關懷;產品個性服務不豐富、不突出;沒有很好結合物聯網的優勢,實現健康監控和防治,這些都局限了智能醫療產品的發展。
因此,物聯卡(深圳)科技資訊對應上述調查數據指出,在智能醫療產品的外觀設計中,要保證語義表達清晰,造型要簡潔大方,能夠明確反映出產品的功能,從而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傳統的醫療產品外觀生硬死板,棱角分明,會給使用者一種嚴肅冷漠的不適感。外觀呈現出一種機械化醫療設備的狀態,冰冷的外殼加上突兀的結構,會對使用者心理造成影響從而降低使用茹性。在設計中,由于考慮到使用者基本上以中老年患者為主,所以外觀也要避免過于時尚的科技感和夸張的曲線形態,相對中規中矩線條流暢的造型更夠提升思想較為保守的老年人對產品功能的信任度,不會覺得無從下手。
例如,在設計血糖監護儀時,應先考慮要和家庭環境緊密融合,與醫院使用的傳統器械不同,家用醫療設備需要形態上體現出親和力,也要強調出智能化,因此要避免冗雜嚴肅的造型元素,這樣會對日常護理更有幫助。
在智能醫療產品結構設計中應該注重產品各部分零件的合理放置和連接,家庭血糖監護儀作為一種智能化健康管理設備,要保證內部各元件互相不影響,同時外部組件需要設計在合適的位置。在設計中多應用有機化的倒角,按鍵按鈕排列要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把不必要的零件加以整合,避免給使用過程增加難度,保持產品的穩重安全性,確保不會給中老年患者帶來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