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我國農業正在不斷地轉型和升級中,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即便如此,農業信息化建設在新工具、新技術的運用上依舊缺乏創新。
目前,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廣如火如茶地進行著,農業信息服務領域也積極進行相關技術引進,并有了部分初步應用。例如,在農業信息傳播中,借助物聯網可實現農作物生長信息和農田環境等數據實時傳輸到相關接收設備中,便于農戶及時掌握相關生產信息。此外,在農業生產中,物聯網在監控與數據采集、農產品質量追溯、農田自動化管理、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農田自動灌溉等方面均有相應的用武之地。
2017年陜西省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科技工作者大力宣傳的農業物聯網技術,被來自全國乃至國外的農民朋友所關注。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全自動化、智能化,提高食品生產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將人類從長期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
“唐芯一號”是中國科學家研制出的第一塊物聯網芯片,這塊芯片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國己掌握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有了核心技術作為后盾,以及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強大的科技基礎,我國的農業物聯網技術必將會得到蓬勃發展。在國家積極擴大“一帶一路”農業新領域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們要進一步強化農業國際合作交流,不僅要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也要利用物聯網技術做好信息化產業,帶動一批國內優秀的物聯網技術相關企業和公司的發展,使農業物聯網技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又一個增長點。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自然條件和市場對于農業生產和經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國內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落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場與農業生產相脫節,需求與生產不匹配,農業生產盲目性造成了農產品買賣困難,農民收入持續過低,影響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當前來說,通過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服務系統向農民提供最及時的市場需求信息,使其及時調整農業生產計劃,是最迫切的要求。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要汲取上世紀80、90年代農業科技推廣的教訓,建設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的同時,要培養一支高水平的農業信息管理人才隊伍,主要以各村的村干部、龍頭企業、經營大戶等人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建立農業信息員模式,使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服務能夠切實執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