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而讓“物聯網”真正“火”起來的是美國的“智慧地球”戰略。2008年11月,IBM對外公布了“智慧地球”戰略,提出在信息文明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人類將實現智能基礎設施與物理基礎設施的全面融合,實現IT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從而以科學和智慧的方式對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實施管理。
物聯網容乃百川,可以與其他各個行業領域深度融合,其產業鏈業非常龐大繁雜。從整體上看,物聯網產業鏈分上中下三個部分。
上游部分是由通信供應商、芯片供應商、外部硬件供應商、射頻識別和傳感器供應商等組成;中游部分包括系統設備商、系統集成商、系統平臺和軟件集成商組成,主要是各類物聯網相關設備的開發和集成企業;下游部分是由電信運營商和物聯網運營商組成,最后環節是面向消費市場。
物聯網產業的潛在市場規模巨大,發展空間伴隨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將不斷帶來巨大的產業集群產生的效益。物聯網的產業集群效應讓政府投資發生改變,政府“點對點”的投資形式向為現在“點對鏈”進行轉變,即采取集群投資者方式,力圖投資覆蓋物聯網產業鏈中一定集群內的企業。
雖然每個企業都同是物聯網產業鏈中的企業之一,但是仍沒有良好的相互協作關系,只有通過政府的資源整合后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不然,這些物聯網中企業仍屬于中小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更沒有過硬的技術團隊,在進行商業投資是容易發生瓶頸而無法跨越,只有政府作為其合作的紐帶才能將其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個人投資角度而言,物聯網產業發展將使我國勞動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無論是物聯網產業還是融合了物聯網技術的傳統產業,未來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者比例會逐漸下降,而技術型、管理型人才需求會大幅提高。個人為加強自身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獲得更高收入,必將加大自身知識、技能等方面投資。
從政府投資角度而言,物聯網產業發展有利于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變革生產方式及管理方式,是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突破口。為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必將加大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所以,從目前物聯網產業發展態勢看,物聯網已經在智能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環境水務、城市交通、醫療健康系統、農業、節能建筑、基礎設施監控、物流、食品跟蹤、采礦、石油、社區、家居、個人應用等方面產生了廣泛的應用,并且還將開拓更廣的應用領域。
雖然就目前而言,許多物聯網核心技術仍在開發測試階段或技術意識階段,離技術成熟應用以及物物之間的廣泛網絡連接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同時,在開發出保護合理的隱私、安全、信任的應用技術方面,現有的應用技術創新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其技術能力、技術準備和積累還不能滿足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需要,需要技術領域作持續的發展推進。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為了促進物聯網在各個行業廣泛的應用,政府示范性應用項目將不斷出現,以政府的公共應用帶動其他行業的應用將會是行業推廣模式的主流;同時,隨著公共管理和服務部門應用解決方案的不斷成熟,概念普及和公眾接受將進入新的認知階段,工業企業、農業和第三產業將快速大規模應用,這一巨大需要將拉動物聯網市場需求,產業鏈也將快速成長,帶動全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這一種波浪式推進過程將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