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時指出,“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迅速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國’中心”。自從“感知中國”的概念被提出以來,我國將物聯網正式列入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對物聯網的關注程度遠遠超越了歐盟、美國及其他各國和地區。信息產業作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己成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物聯網作為信息產業的新技術己成為未來信息產業領域競爭的制高點。
對于我國來說,利用物聯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當其時。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不但帶來了實時和互動的通訊交流方式,高效和創新的管理模式,綠色、低碳、智能的生產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從戰略高度上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深度轉型,成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是推進兩化融合的催化劑,同時也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隨著國家戰略的轉變,我國要由中國“制”造大國轉變成為中國“智”造大國,因此眾多科研機構和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工業4.0未來的前進方向。因為國家戰略的轉變,企業也開始謀求企業的轉型,未來生產模式要由現在的大規模制造向多品種定制化智能化生產方式轉型,并積極探索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數字化生產工廠。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數字化智能生產工廠必須具備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1、能夠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了進一步滿足客戶差異化的產品需求,通過物聯網技術搭建數字化生產監控系統,顧客隨時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進入生產監控系統,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產品的生產過程,實現真正的可以參與產品設計與生產環節,進而生產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產品。
2、能夠實現用戶和生產工廠的零距離。用戶通過互聯網平臺對產品提出設計要求或者提交設計方案,企業的設計部門根據客戶需求形成產品設計方案,然后設計方案遞交到生產部門進行定制化生產,產品生產完成后直接配送到客戶,省去了分銷商分銷環節,實現了用戶和生產工廠的零距離。
3、能夠實現產品制造的升級。物聯網技術的大量運用使得電冰箱生產流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生產車間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智能監控系統、智能生產系統的構建實現了產品“智造”。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市場需求是企業進行產品生產的依據,是影響產業鏈的結構變動和規模擴張的根本動力。沒有市場需求,再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也是枉然。摩托羅拉公司的銥星墜落就是最好的例證。只有在市場有效需求的拉動下,物聯網企業才有意愿組織資金、技術、人力等要素投入到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從事物聯網生產經營活動。
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物聯網產業新技術和新企業將不斷涌現,并逐漸發展壯大,分工進一步細化,物聯網產業鏈產生。同時,物聯網市場需求的增加,使投資者看到物聯網行業的高額利潤預期,促使投資者投入更多的資金、人才、技術,物聯網產業的資源聚集也促進了物聯網產業鏈的成長。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傳統企業原有的生產模式己經難以適應顧客個性化產品的需要,而且傳統企業生產方式還是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力作業,生產車間智能化水平很低,數據浪費特別嚴重,因此,著重從傳統企業生產物流系統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優化企業生產物流流程,提高企業生產作業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國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