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物聯網在世界舞臺的發展方興未艾,風起云涌。美國的“智慧地球”、歐盟的“物聯網行動計劃”、我國的“感知中國”,日韓的“智慧泛在”。從哲學視角來看,縱使戰略形式各異,客觀表象萬種,卻都是“物”、“聯”、“網”的“三位一體”化身。全球物聯網雖還只是處于初級應用階段,但已具備了較好的技術基礎和發展環境,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物聯網規劃或發展計劃,并逐步將物聯網應用到社會各領域,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的產業應用將快速增長。此時的“物聯網”將深度挖掘社會信息化,由概念向實踐真正轉化。
但由于物聯網行業的特殊性以及我國現實情況,政府在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影響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起初不被大眾所熟知,政府的產業政策,積極的引導將會帶動物聯網企業的興起,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生產,從而促使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同時政府通過制定法規政策,深化體制改革,為物聯網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為物聯網發展保駕護航。
外部收益理論表明,國家針對某個行業制定的相關激勵政策將會對產業產生較大影響,正外部性作用將會顯現,使其具備更高的外部收益。物聯網在發展初期通過降低成本擴大規模的風險會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顯現。只有通過政府的扶持,積極引導,使得用戶逐步了解物聯網技術的先進性,實用性,方便性,從而推動物聯網產業規模擴大,最終促使物聯網產業朝著健康發展的方向前進。我國國務院及各部委在推動物聯網發展方面均做出了較大努力。國務院、財政部、工信部、國家金卡辦、交通運輸部以及衛生部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國務院、工信部和金卡辦主要從物聯網宏觀規劃方面對物聯網進行相關部署;財政部給予物聯網發展資金支持;交通運輸部及衛生部致力于將物聯網技術運用于交通與醫療行業。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指出,目前我國雖然出臺了許多政策,但全都是舉措方面的內容,立法方面的內容較少,物聯網產業環境中政府應繼續出臺更多、更有利的政策,可以包含相關立法相關要求,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持續有效的為物聯網發展而服務,國家需積極培養物聯網方面的專業人才以適應物聯網快速發展需求。技術方面涉及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云計算技術、中間件技術,RFID技術高頻、超高頻企業比較少,需加大這兩類的研究,傳感器技術未來研究的關注點應該主要集中于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協議將來主要是5G的發展。經濟問題舉措主要是進行改革以及結構調整,同時采用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社會問題主要為安全隱私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細化平臺提高安全性,加大企業以及個人的投入資金。
同時,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抓住新一輪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和政府戰略發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積極承接吸納發達地區物聯網產業轉移,引進和創新相結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著力提高設計、制造水平,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向國際化、集群化、創新化方向發展,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規模較大的物聯網龍頭企業,造就一大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性產品,促進物聯網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我國物聯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物聯網企業而言,要貫徹制定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有序競爭,推動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按照垂點發展七大戰略新興技術的要求,結合我國三大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物聯網一與三大產業結合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大力引進和發展感知器、中間器等高附加值物聯網制造項目;通過增投入、上規模、搞技改、創品牌,加快培育大型物聯網企業集團,同時要注重資木運作,以資產為紐帶,整合區域內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加強區域內企業間配套協作關系,不斷增強集群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企業深化體制改革,完善股份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培育骨干企業加快上市融資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