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滴滴和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以開放賦能為核心的“洪流聯盟”,在開場演講中,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闡述了未來十年滴滴的三大愿景: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三大愿景的再次闡述在一方面表現出了滴滴對趨勢的判斷和未來的期許,希望通過“洪流聯盟”一起迎來汽車、出行時代的變革;另一方面則在更深層次暗喻國內交通和汽車產業將要面臨的是全球性的挑戰和機遇,在汽車這個工業時代最堅固的堡壘面前,中國有了重新博弈的契機。
縱觀歷史,硅谷模式是先有技術,然后再推廣應用場景,而中國卻因為磅礴的生機和活力,許多場景“倒逼”技術提升至世界領先,比如移動出行、移動支付等應用。城市、交通、出行……變革就在眼前,如何順勢而為?是更宏觀的格局思考。
中國的公司不應該競爭無邊界,而應該合作無邊界。未來已來,應當守望相助,共同迎接。
現行模式不可持續,行業亟需變革
工業時代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擁有”,這種模式驅動了消費、驅動了發展,但這種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隨著共享出行等多種新型出行方式的出現,交通與汽車產業結構正在被重塑,汽車和出行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用戶對更高品質、智能化出行服務的渴求日益強烈,行業處在變革的十字節點上。
其一,中國國內汽車保有量仍在上漲,但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通病,尤其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出行效率有待提高。中國公安部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0億輛,全年在公安交通管理部分新注冊登記的機動車3352萬輛,其中新注冊登記汽車2813萬輛,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且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很有可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然而,國內各大城市已經無法負荷如此大的汽車體量。現今全國有53座城市汽車保有量超百萬,24個城市超200萬輛,這一數字還保持著年均15%左右的增幅。私家車占地面積廣,堵車成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態,共享出行等高效的新出行模式并沒能有效改善道路擁堵問題,城市居民亟需更高效、智能的新出行模式。
其二,汽車與出行服務完全割裂,汽車私有化,但出行服務卻是共享的,二者需要橋梁去嫁接,讓彼此實現融合。簡單來說,如今雖然我們享受著線上打車等共享出行的服務,但實際乘坐的車輛是為家庭出行設計的,未來共享出行會成為一大趨勢,車輛設計也需要考慮這一變化。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和消費者對出行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未來的用戶出行必將要求更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但現有模式無法滿足更高層次的用戶出行需求。因此,整個行業需要探索出一個更為明確的變革方向,開拓出更加可持續化的業務模式。
其三,傳統燃油汽車碳排放污染環境,新能源汽車登上主流舞臺,但苦于性價比劣勢。拿市面上較為普遍的電動車來舉例,一來電動車電池的衰竭程度決定了電動汽車保值率不高,貶值幅度大;二來電動汽車缺乏市場認可度,保有量低導致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三來電動汽車更新換代速度快,各方面技術不成熟,如電池續航里程衰竭等問題;四是電動車安全性能問題……
如果放手任其自生自滅,新能源車還將面臨諸多挑戰。要想讓整個行業完成環保的出行變革,那就要調節各方利益矛盾,平衡市場供需,對市場進行再教育,并拿出創新性的舉措逐步培養用戶接受并習慣新能源汽車。但如程維所說,新能源汽車還需要5年的空窗期彌補性價比上的不足,而在這5年中如何培養市場也是一個問題。
總的來看,市場現行模式已經不再能完全適配用戶需求了,現今更多的汽車運營商和出行平臺都按兵不動,等待市場變化驅動自身改革。但此時整個行業變革最需要的,是一股洪流般的力量來推進改革的發生,這就需要各大行業巨頭齊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方向,驅動整個行業向前走。
滴滴發起“洪流聯盟”賦能行業
在4月24日的洪流聯盟開場演講上,滴滴明確了自己的角色,自愿充當奉獻者,立足中國交通汽車產業革命引領全球的制高點,與合作伙伴們共同實踐和探索。程維表示,滴滴將開放自身數據、技術和線上運營經驗等資源,賦能行業,為解決遺留問題并實現變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來,在共享運營出行平臺上將出現新的增量市場,未來用戶可直接購買出行服務。現如今中國城市叫車成交率高達90%,國內共享出行將是大勢所趨。而如今的出行服務劃分不夠精細,尚處在滿足用戶初級出行需求的階段,為了打造專業化的共享服務,整套的后市場產業鏈將在滴滴“洪流聯盟”的賦能下逐步建立,推動共享出行的標準化、產業化。
二來,運營商分攤成本,建立新型汽車運營商平臺,用戶未來將購買出行服務,而非獨立承擔整車費用。汽車的擁有門檻高,且一旦出售后連接服務的能力將因高度私有化而減弱,如果有統一的運營商平臺幫助用戶持有這些汽車,同時分攤養車成本,盡管所有權在運營商手上,但標準化的重模式產業運營將會大大提高共享出行市場的服務分配效率。而集中化的持有也將大幅度滿足各類私人出行需求,這也就是滴滴所說的“運營商模式”。汽車運營商還將整合車輛租售、金融、加油、充電、維保等環節,通過移動出行平臺的數據技術,實時調度車輛供社會來共享使用,用戶將得以享受更低的用車成本,更靈活的用車方式。
三來,滴滴開放其出行的用戶、數據和能力,分享運營、渠道和產品經驗,為整個行業打地基。滴滴五年內服務了中國將近5億用戶,2100萬車主,這些數字足夠聯盟成員未來為出行用戶精準畫像。滴滴在出行領域的數據和技術積累賦能于“洪流聯盟”,將大大加強新模式規模化變革拓展的速度和力度。
可以想見的是,滴滴作為現如今國內共享出行市場上的龍頭企業,其長遠的目光和籌備積累,將使得“洪流聯盟”成為促成改革高效完成的中流砥柱。除此之外,滴滴在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市場開拓進取,產品和技術輸出遠達東南亞、南美洲等與國內汽車出行產業相似的地區,尤其是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上,滴滴致力于幫助行業建立新能源網約車的汽車公司,提前利用新零售5年的長跑路推動新能源汽車運營。因此,深厚的業內經驗積累是滴滴建立聯盟,與行業共同研究出行解決方案的基礎。
可以看出,交通與汽車產業變革已經發生,“洪流聯盟”的力量不可小覷。有滴滴等老牌巨頭的開放和賦能,“洪流聯盟”將對行業變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需求驅動改革,國內交通與汽車產業參與全球洗牌
在多方合力的推進下,更加高效、定制化、智能化的國內出行模式探索正在路上。用戶的需求很簡單,只要求高效快捷的出行服務,這場變革的本質也正是用戶需求在驅動,洪流聯盟共同的目標是服務用戶,服務市場。
滴滴作為現階段國內出行領域的巨頭,自愿充當貢獻者角色,開放賦能于整個聯盟。最重要的是,有了多平臺合力的推動,國內交通與汽車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影響力有望波及到海外,推動全球汽車與出行產業的變革浪潮。
在一方面,滴滴等平臺在業內深耕已久,長期的數據、技術等資源積累讓聯盟發揮出1+1>2的力量。拿滴滴來說,滴滴現已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交通運輸網絡。據悉,2017年滴滴服務了74億次用戶的出行,日服務用戶訂單超3000萬筆,在海外市場的投資布局同樣緊鑼密鼓。在圣保羅、印度、墨西哥等更多的國家,他們所面臨的交通和城市問題與中國相近,因此中國的共享出行發展之路比歐美更具借鑒意義。程維在演講中表示,“我們希望未來10年里面由中國引發的出行和整個交通的變革,中國的經驗能走向全球”。這不僅是滴滴的目標,也是整個聯盟團體的目標。
另一方面,中國的出行市場始終面臨著世界級的挑戰。一來,國內各大城市在早晚高峰期出現的“潮汐”出行現象,對技術調度智能化和運算力的要求極高,為了讓出行體驗更加穩定,很多出行平臺都有過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高效調度和運營的經驗。加上在共享出行領域的長期積累,“洪流聯盟”必將像“洪水猛獸”一般讓中國出行市場的力量席卷世界。
二來,現今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已經實現了高出90%的叫車成交率,這在其他國家是很難想象的。正因如此,全球的出行服務平臺都能在國內共享出行市場上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加之滴滴等聯盟成員的開放賦能策略,國內出行服務技術將輸出海外,讓中國經驗走向全球。
總的來說,交通與汽車產業正走在變革的路上,行業需要齊心推進變革的高效完成。滴滴發起的洪流聯盟正是以開放賦能為核心,開放包容的態度讓“洪流聯盟”推進行業改革成為可能。正如程維所說:匯聚百川,洪流入海,滴滴正在不斷踐行自己“水”的信念,與聯盟中的合作伙伴一起向更廣闊的全球舞臺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