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AI使能的CUBE-Net2.0+新一代智能網絡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唐雄燕在會議期間介紹了中國聯通網絡轉型及5G推進計劃。中國聯通以“四化”為網絡轉型的重點推進方向,分別是網絡云化、網元虛擬化、網絡連接的SDN化以及運營的智能化。“中國聯通要打造面向網絡的智能體系,這一切的轉型的目標,就是面向5G,提供面向5G的新的體系和服務。5G是網絡轉型的落腳點,也是體現網絡價值的一站。”唐雄燕說。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邵廣祿在2018MWC上海會議的第一天宣布今年會在全國16個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預計2019年開始預商用,2020年開始正式商用。重視與垂直行業合作的中國聯通在這16座城市聚焦了不同的行業運用,正在開展網絡試驗及業務示范,推進5G應用孵化及產業引領。
“今天,中國聯通正式推出CUBE-Net2.0+,要構建AI使能的新一代智能網絡,中國聯通的CUBE-Net,無論是5G的直線接入還是全國的接入,都可以運用AI的技術。在網絡服務的領域,中國聯通要引入AI相關的分析,真正地打造智能、敏捷、集約、開放的CUBE-Net2.0+的網絡,通過網絡的轉型,與產業鏈各方共贏5G。”唐雄燕說。
發布六本白皮書
2015年至今,中國聯通致力于推進網絡轉型,備戰5G。從發布新一代網絡架構CUBE-Net2.0至今,已經陸續發布了如中國聯通Edge-Cloud平臺架構及產業生態白皮書等一系列技術白皮書。在此基礎上,又在2018MWC上海會議期間發布了6本中國聯通最新的技術白皮書,覆蓋網絡、終端、芯片、服務等多個領域。
《中國聯通CUBE-CDN白皮書》
中國聯通CUBE-CDN白皮書,是中國聯通新一代網絡架構CUBE-Net
2.0面向內容的延伸與擴展。中國聯通將CDN定位為基礎網絡設施資源,聚焦超高清視頻業務,提升端到端的用戶體驗,實現CDN的云管端協同發展。將利用云網一體化優勢,面向固移融合業務,構建一張覆蓋云端、邊緣以及霧端的"全方位、廣覆蓋、立體化"的CDN網絡,打造面向內容服務、合作共贏的開放商業生態。
《中國聯通 CUBE-RAN白皮書》
CUBE-RAN概念,是中國聯通CUBE-Net架構理念在無線接入網領域的深度詮釋。旨在通過優化網絡架構,引入SDN/NFV、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網絡全面開放,實現CT和IT在RAN側的深度融合,構建彈性、敏捷、開放、高效、智能的無線接入網絡。
CUBE-RAN作為中國聯通無線接入網絡的演進方向,主要包含無線云化、多接入融合、管理智能和邊緣創新四個層面含義。中國聯通將通過和廠家聯合研發的形式,實現技術突破,并加強與其他相關研究機構、標準組織和開源社區等合作,逐步推動CUBE-RAN應用落地和長期演進。
《中國聯通5G網絡切片白皮書》
網絡切片技術是5G的重要特征,是通信產業介入垂直行業市場的重要手段。針對網絡切片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中國聯通攜手騰訊、百度、阿里巴巴、華為、愛立信、上海諾基亞貝爾、英特爾等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中國聯通5G網絡切片白皮書》,該白皮書詳細分析了核心網、無線網、傳輸網各子切片,以及切片管理編排系統的關鍵技術要求,同時探討了典型切片業務場景和需求,為網絡切片產業未來的技術方向提供了參考。
《中國聯通5G服務化網絡白皮書》
5G網絡需要更加彈性、靈活和開放的網絡架構,以適配未來不同行業的業務需求。為明確未來網絡的演進策略,中國聯通攜手華為、愛立信、上海諾基亞貝爾等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中國聯通5G服務化網絡白皮書》。該白皮書討論了現有3/4G網絡面對新型移動業務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闡述了網絡向服務化架構演進的必要性,并分析了5G時代服務化網絡的關鍵功能及對應的網絡演進策略,為5G網絡發展提供了參考。
《中國聯通5G多模多頻終端白皮書》
隨著5G標準及產業的進一步加速,5G終端的成熟度已經成為2020年實現5G商用的的關鍵,受到了產業鏈各界關注。該白皮書重點介紹了不同應用場景下5G終端的形態分類,
5G終端的關鍵技術指標要求,NSA和SA組網環境下5G終端的網絡接入能力要求,多模多頻要求以及語音解決方案等。
在與產業界合作伙伴深入合作和交流的基礎上,提出了5G終端產品的關鍵能力要求。期望借此白皮書的發布,為未來5G終端產品設計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依據,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智能的5G終端產品,推動5G產業的商用進程。
《中國聯通4G+面向5G演進的終端及芯片技術白皮書》
這是一本4G+面向5G演進的終端及芯片技術白皮書。它提出了面向5G演進的4G+終端及芯片技術的多個關鍵能力,如4天線接收
(4Rx)、支持TM9傳輸模式、Short
TTI低時延技術以及載波聚合等,指明了4G終端面向5G的技術演進方向。這些關鍵能力可以為4G+用戶帶來更高的速率體驗,更低的業務時延,并能大幅提升網絡容量,為滿足未來5G時代新業務、新生態的發展奠定終端基礎。
營造5G產業新生態
5G部署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打造,中國聯通已經未雨綢繆,與眾多合作伙伴積極營造5G產業合作新生態,在2018MWC上海會議期間,公布了多項合作。
中國聯通與騰訊成立5G聯合創新實驗室,在核心網新商業模式、邊緣計算、網絡切片、高精度定位等領域開展研究、試驗和應用孵化;中國聯通與百度成立5G+AI聯合實驗室,致力于車聯網、AI、大數據等領域的創新產品、商業模式研究;中國聯通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成立5G技術聯合實驗室,在5G的核心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研究,建立5G技術在野外科學臺站及科學考察等領域的應用示范。
同時,中國聯通還攜手互聯網公司、設備及芯片廠商等啟動5G網絡切片合作伙伴計劃,共同探索網絡切片如何為人和社會提供更大的價值,并與中科院、格力、北汽福田、Intel、富士康等四十余家單位共同成立中國聯通5G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推動供需對接、知識共享和優勢互補,促進5G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
中國聯通的很多5G探索已經小有成果,與會期間,中國聯通攜手愛立信和馭勢科技,進行了國內首個基于5G網絡超遠程監控和調度的智能駕駛實車演示。依托5G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和超高可靠的網絡,成功展示了智能調度、遠程駕駛和自動駕駛等業務應用,意味著智能駕駛進入人們生活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聯通攜手行云時空科技展示的國內首個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5G全息通信系統,以AR設備為載體、定制研發的AR應用為入口,在遠程作業過程中,基于增強現實的虛實疊加、虛實交互等技術,實現遠程人員及模型的全息展示。未來可廣泛用于工業制造、現場勘探、高精尖技術維修質檢、遠程醫療等涉及現場作業的領域。
在5G應用的其它方面,中國聯通自主研發的針對應急救援場景的輔助搜救產品“沃救援”、結合5G網絡以滿足民生項目和大眾個性化檢測的靈活性和拓展性需求的“5G遠程醫療”、由聯通,愛立信,瑞典KTH大學共同研制的“5G眼球追蹤”等都紛紛亮相中國聯通展臺,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示了中國聯通在5G應用研究上的重要成果。
“我們所處的行業這十年的變化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的話,那就是變革。今后十年,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更快的變革和更加廣泛的變革。運營商需要適應,運營商更需要變革。”中國聯通副總經理邵廣祿說,“為了迎接變革,中國聯通在去年實施了資本變革,BATJ成為了聯通的股東,實施了新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以產品變革探索互聯網化新的運營模式。以網絡變革培育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構建開放的多方合作,共享共贏的產業新的生態。中國聯通希望在5G的時代,進一步地擴大合作,與產業合作伙伴深入合作,產生新的更多的發展的新動能。我們共同推進5G的發展,共創產業合作的新的生態,共同以5G為全社會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