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動電話用戶凈增雖不及中國聯通,但從拉新到存量經營轉變或許更值得探索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兩者的移動電話用戶凈增分別為241.1萬戶和276.3萬戶。2018年12月份這兩者的移動電話用戶凈增分別為296萬戶和203.4萬戶。按照1月份數據,進行橫向對比,中國移動的競爭規模低于中國聯通。從縱向對比角度看,中國移動1月份的凈增規模低于上個月數值。考慮到上個月的年末翹尾影響,今年1月份的競爭數據環比降低或許情有可原。然而,我們在觀察一下中國聯通數據,或許情況已經突破了上述的常規思維:橫向對比中國聯通高于中國移動,縱向對比高于上個月度。
實際上對比以上表格中的數據,我們發現突破上年末的翹尾影響,中國聯通的移動電話用戶、4G用戶和寬帶用戶環比均出現了正增長。雖然固定通信市場上,中國移動的寬帶用戶凈增高于上個月,但是在移動通信市場上,這種環比凈增下降到底算是墨守成規還是其他的意思呢?本來移動電話用戶規模就已經遠超人口總規模,即便在卡槽概念促使下2018年運營商有人為制造了一波移動電話用戶凈增,但是2018年的經營數據已經說明,通過拉新獲客最終得來的即便不是負擔,也并不能像以前那樣貢獻營收和利潤。在拉新獲客和存量用戶經營之間,到底該怎么選擇,最終實現什么樣的平衡,需要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不斷實踐探索。我們認為,適當降低新增用戶發展力度,并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于存量用戶保有和價值提升或許對營收和利潤增長更有效。但是這需要中國移動進行規模試驗。
二、4G用戶凈增環比下降較多,但是提升用戶發展質量更值得關注
中國移動擁有規模最大的移動電話用戶和4G用戶規模,然而,這其中的規模差值有2.1億戶。從4G用戶滲透率上看,中國移動雖然高于中國聯通,但是卻低于中國電信。這或許就說明了,在流量經營條件下,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需要不遺余力地強化2G/3G用戶向4G用戶遷轉力度。然而,今年1月份的4G用戶凈增不但遠低于去年12月份的規模,而且也遠低于2018年的平均水平。
在中國移動環比出現將近折半增長的情況下,我們既不能貿然定義其有意堆疊2018年數據沖指標,也不能直接得出其2019年增長乏力的結論。相對比與中國聯通的相對平穩的數據,我們只能不斷提示中國移動要注重發展的均衡性。在通信行業競爭形勢不斷嚴峻的情況下,用戶凈增規模的大幅波動中或許暗含著被動擠水分的問題。實際上4G用戶規模遠高于手機上網用戶規模就已經部分說明了水分問題,至于該怎么把其中的水分擠出來,這需要時間過程也需要運營商不斷嘗試。2018年末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甚至低于2017年底的數據,這其中的問題除了需要反思之外,更需要運營商徹底整改。
三、除了爭搶寬帶用戶外,更需要關注其價值提升和收入貢獻
在固定通信市場,中國移動的寬帶用戶凈增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態勢,短期內超過了中國聯通之后,又在2018年超越了中國電信,成為通信市場上的雙料冠軍。從2019年開年情況看,中國移動的寬帶用戶增長力度不減,不但環比出現將近50%的增速,而且其凈增規模也高于2018年的平均水平。從橫向對比看,中國聯通的家寬用戶也出現正向增長而且凈增規模已經超過2018年平均水平。雖然單月的情況不能說明大家在寬帶市場上的最終策略,但是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態勢依然值得我們研究。
在寬帶用戶規模上,中國移動確實實現了第一的目標,不但在持續拉大與中國電信的距離,而且總量已經是中國聯通的一倍。然而,這個用戶規模并不代表營業收入和利潤。可以說,無論是ARPU還是總體收入規模,至少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是最低的,不但遠低于中國電信,而且還低于用于規模遠小于自己的中國聯通,這其中更需要大家關注的是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寬帶收入同比增幅為49.1%。雖然中國移動加入寬帶市場確實給用戶提供了選擇權降低了寬帶單價,提升了用戶獲得感,但是從自身角度看,寬帶業務的盈利能力也需要提高。
各種公開報道和運營商高層已經透露了2019年必將是不同凡響的一年。然而,在5G商用起步,4G依然主導的情況下,市場經營的目標或許更應該是通過盤活存量,提升價值,為未來的5G發展蓄水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