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谷歌意欲回歸中國市場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耳聞訊息之初,我不禁想起了這樣幾句歌詞,當初是你要分開,分開就分開;現在又要用真愛把我哄回來作為國際巨頭,谷歌何以來吃回頭草?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兩個字:利益! 谷歌與中國分手:不歡而散 2010年3月23日凌晨3點零3分,在與中國及社會相關人士經過幾個月的矛盾沖突與博弈之后,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官大衛·德拉蒙德公開發表聲明,宣布停止對谷歌中國搜索服務的過濾審查,并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 就此事件,發表評論文章《中國的谷歌與谷歌的》稱,谷歌先是毫無地遭到中國支持的黑客;后來又以最后通牒的姿態要求中國取消依法管理,否則退出網絡搜索市場;繼而又是美國們和一些機構跳上臺面,為其打氣,共同演出了一場鬧劇。于此同時,據谷歌公司2009年底提供的清單數據顯示,谷歌自進入中國以來,對570位中國著作權人的17922部作品,在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谷歌數字圖書館掃描上網,其涉及中國圖書8萬余種,涉及約2600名中國作協會員的約8000種圖書。對于中方就此侵權行為提出的交涉,谷歌遲遲不予理會,尤其閉口不談賠償要害問題。 種種不愉快的發生,不禁讓人感到遺憾:在中國經營了4年,并為自己起了一個好聽的中國名字的谷歌,何以不知道,無論在哪個國家經商都應該尊重、遵守所在國法律、制度的國際商業通則。尤其對于中國這個擁有世界1/4人口的國度來說,為本國市場經濟的安穩和健康發展制定相應的政策,實屬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與中國分手時的谷歌,顯然沒有領會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的道理,非但沒有好聚好散,反而在退出的過程中表現得過于負面:要求取消網絡審查、逃避數字圖書館侵權責任、制造緋聞、搶百度風頭等等。 其實中國在這次事件中只是一個制定規則的角色,如果谷歌有意見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對規則提出修改的看法而不是現行規則,而谷歌目前的態度是在跟中國賭氣,就像運動員和裁判賭氣一樣。運動員的競爭對手是其他對手,而不是裁判。當時,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們無法評價谷歌退出中國是否明智,只能說其是在不太恰當的時候,跟不太恰當的對手,進行了一場不太恰當的博弈。 中國市場決定了谷歌的前程與發展 谷歌出走中國,逞了一時之強,卻也損失了更大的市場。既來之,則安之,才是谷歌該有的態度。即便到了今天,若谷歌依然不能領會這句中國古語的內涵與真諦,那么即便復合了,再度分手或許將是必然的結果。 谷歌此次放低姿態回歸中國,本質上是奔著中國大蛋糕而來的。其實自從2006年,谷歌推出中文站點至2009年,谷歌中國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營收份額已經達到33.2%,和百度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高達96.3%,可以說完全壟斷了中國搜索引擎市場。 但是,自2009年12月中旬,谷歌聲稱受中國黑客,并上演了一系列尖銳的矛盾沖突。由此,谷歌中國的市場份額出現直線下滑,其搜索流量占有率在一個月之間,從35%下滑至15%-20%。而于此同時,百度的搜索流量份額則從之前的45%-50%,飆升至70%多。 盡管谷歌在搜索技術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但從對于尚處于互聯網發展前期的中國搜索市場來說,Google離開的影響可能并沒有像某些專家所說的那么巨大。反而,百度乘勢在技術、市場等方面進行了鞏固,發展勢如破竹;再加上搜狗等新秀的崛起,目前的中國互聯網市場已經自成規模。所以,即便谷歌回歸,在某些信息的全面性和性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但是對于中國用戶而言,百度經過這幾年的沉淀,其平臺提供的信息相對接地氣、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化習慣、也更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 谷歌沒有選擇從搜索方面切入,而是選擇相對符合當前國情的Google Play。如此看來,谷歌雖然在價值觀上與我們的國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利益的和發展的,還是讓這個任性的巨頭不得不考慮重新中國。 據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預測,全球數字廣告總支出規模在2015年將達1708.5億美元。其中,搜索廣告在今年會達815.9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16.2%。到了2019年,搜索廣告仍會保持接近10%的年增幅,而規模預計將達1305.8億美元。其中,谷歌一如既往保持著其在搜索廣告領域的地位,其搜索廣告業務預計在今年將達到444.6億美元,年比增幅為15.7%,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4.5%。作為搜索廣告收入全球第二高的互聯網企業,百度在2015年的全球搜索廣告市場份額為8.8%,較2014年的7.6%提高了1.2個百分點。中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搜索廣告市場,市值規模預計為149.0億美元。雖然市值與美國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中國市場增速十分驚人——eMarketer預計今年將為32.8%,約為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 谷歌目前的收入體系里,來自中國的收入為零,想想如果Google可以獲得一部分中國市場,那么它的霸主地位將在一段時間內更難撼動。 除利益之外,谷歌的重組發展也讓其努力向中國邁進。Google經過公司重組,成立集團公司Alphabet,而其自身將作為一個業務運營實體,主要負責、搜索、視頻、地圖、廣告等核心業務。新Alphabet的組建,給Google的發展理清了思,它將會有更多、更集中的精力處理旗下的核心業務,而這些核心業務的發展離不開中中國。故而,中國也將成為谷歌發展的必經之。 谷歌帶著Google play誠意回歸 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年銷售量已經超過4億部,占全球1/3的市場份額。而由于的政策,在Google缺席的這些年,國內手機廠商可自行獲取、修改并發布定制版本的系統。眼見在中國一高歌猛進,自己卻沒有從中獲是半分利益;反而是中國一些互聯網公司卻通過移動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拿走了原本屬于自己的那份收入和市場,谷歌已然按捺不住。于是,新晉升為谷歌CEO的桑達爾·皮查伊率先讓Google Play打頭陣探中國。 再度來到中國的谷歌,從態度層面來看,比起5年前明顯少了幾分耍大牌的霸氣,也更顯謙和了些;從戰略層面來看,其并沒有選擇已經飽和的PC市場,而是選擇了移動互聯網這一浪潮趨勢;從戰術層面來看,據了解,Google已向中國方面作出承諾,其在的業務將遵守本地法律,即特別版 Google Play 將會在中國的審核之下,為中國市場提供應用下載需求,并Google Play發布一些認為不合時宜的應用。同時,作為進入國內的條件,Google Play 的數據存儲服務器也將設置在中國。這充分表明了谷歌回歸的決心和姿態,并準備構建一種良好的企業、關系。 中國人,還會愿意為谷歌買單嗎? 缺席了中國市場快速發展的5年的谷歌,帶著Google Play重返中國舞臺,境遇又會如何呢?Google Play 能否適應中國Android 應用市場的玩法?要知道這一市場目前已經由騰訊、360、小米等網絡公司把持,并形成了自己的范圍;而且,被審查之后的 Google Play 能有怎樣的體驗還不得而知,比如 Google play 游戲、Google music 這類需要連接 Google + 的應用服務是否會全面放開?如果不放開,這類服務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都將著 Google 的本地化能力,以及對中國程度的把握。 關于收費的問題,也將成為Google Play在中國推廣的一檻。Google Play與中國應用寶最大的不同便是,Google Play的應用商店里的APP都是需要收費的。而對于中國的用戶,特別是用戶來說,已然習慣了不收費的軟件;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收費的Google Play,難免會有點。當然,若從信息安全等更具保障性的服務角度考慮,收費的Google Play所提供的APP或許可以憑借其相對安全而豐富的應用商店保障,吸引消費市場的一批高端客戶。畢竟,當下社會,已經有部分人的思維模式在悄然改變,一塊錢的不屑買,一篇文章打賞5塊卻不嫌多。所以,如何更好地適應中國的政策變化和市場變化,就看谷歌再度回歸后怎么想,怎么做了! 另外,針對廠商來說,Google曾提出為每臺手機提供1美元補貼,讓國內廠商在手機出廠時預裝Google Play的方案,或許已經有點Low了。目前,國內大多數應用平臺與開發者之間都已經建立了非常緊密的關系,平臺除了為開發者提供流量和入口,在創業孵化、企業融資等方面也有非常深的。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進入到了這一關系鏈中,獲取行業認定的分成。相比Google現金補貼這種一次性、不可持續的方式,手機廠商估計會更看重參與游戲、運營分發獲得的長期收益。 當然,谷歌的到來也并非絕對的不受歡迎,畢竟面對國內應用五花八門,存在體驗不統一、應用審核不嚴、惡意應用等種種亂象,市場仍然混亂。或許,我們可以期待Google Play的到來能發揮鯰魚效應,畢竟一個行業里競爭者越多,市場就會越快成熟,而最終收益的將是用戶。 不過我們或許可以預見, Google Play在進入國內的市場之后,必然會對當前國內這些智能手機基于系統所搭建的生態圈帶來影響,這種影響到底會有多大目前還不得而知,或許對于當前玩免費午餐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來說會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