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一個大視頻的時代已經到來。消費者對4K/8K、AR/VR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視頻應用在垂直行業的迅猛發展,都對視頻的基礎承載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第三屆全球超寬帶高峰論壇(Ultra-Broadband Forum 2016)上,華為著重展示了其對承載網發展的思考和創新成果,以OTN to CO(綜合業務接入點)的理念將OTN進一步下沉,打造一張大業務量、低收斂、極簡的網絡,以順應視頻以及云專線、云服務的體驗需求。
OTN to CO具體如何理解,其價值何在?作為光網絡的領導廠商、OTN的主導者與推動者,華為如何推動大視頻時代的承載網架構與技術演進?面向未來,新業務驅動下又對光網絡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華為傳送網產品線總裁高戟在大會期間的媒體采訪中一一作出解答。
網絡還是那張網絡,我們只是又修了一條近道,以更好支持視頻業務和云業務的發展。他以此打開話匣稱,可以將OTN to CO視作建高鐵,高鐵建設并未將原先連通各個城市的鐵道以及車站全部推倒重來;華為提出的極簡架構亦只是在IP節點上疊加一個設備,通過OTN波長直達來構建一條虛擬的直達鏈路,這樣運營商既保護了已有投資,又可或一步到位或按需擴展建設大視頻網絡。
華為傳送網產品線總裁高戟
華為傳送網產品線總裁高戟
大視頻時代洞察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之快遠超預期、全聯接世界正逐漸成為現實。以視頻、云等新興應用為代表的數字商業正飛速成長,漸成運營商增長新引擎;與此同時,4K/8K、AR/VR等大視頻業務加速走向尋常百姓家,也給網絡帶來爆炸式增長的帶寬需求。
隨著話音業務走向尾聲,4K視頻正在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業務,而視頻體驗是差異化競爭的關鍵。作為業務的承載者,傳送網在大視頻時代的重要性越發凸顯。高戟指出,另一方面,云專線、云服務亦是運營商未來的核心業務,需要重點發力。
信息產業的轉型歷程可以歸納為三波浪潮,第一波是在2000年以前,整個產業的發展以網絡為中心,網絡設備商一度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第二波是從2000年到2015年,產業轉型為以水平應用為中心,互聯網巨頭公司紛紛崛起;第三波轉型浪潮是從今天到未來20-30年,產業發展將以垂直生態為中心,即Go Vertical。這次變革的核心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運營商最大的轉型趨勢之一,就是視頻由原先的增值業務轉型成為基礎業務。
在高戟看來,視頻業務的發展在滿足普通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將與行業緊密結合起來。首先運營商要滿足消費者的視頻需求,確保每一名用戶在任一時間段都能正常體驗到高質量服務;其次他將視頻的行業應用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如高清視頻監控這樣的應用,運營商通過大帶寬的骨干網和存儲系統給予支持;另一步則是全球化的視頻通訊和廣播、直播服務,目前在技術上仍有不少需要解決的難題。
他告訴C114,相比話音業務簡單的業務模式,視頻業務的發展不僅牽涉網絡,還與最前端的商業模式設計、內容的設計到整個視頻平臺、終端有關。因此如何確保視頻業務體驗,以及令云專線、云服務的用戶體驗真正得到提升,將會是包括運營商、設備商在內的整個產業都面臨的考驗和挑戰。
OTN to CO:引領承載網演進
華為認為,大視頻時代給網絡帶來的挑戰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視頻是高帶寬業務,特別是4K乃至VR,據C114了解,在線收看4K視頻需要50-100Mbps穩定帶寬、8K需要150Mbps;而要實現VR 360度環繞全景觀看體驗,帶寬起步就要500Mbps、極致11Gbps;第二視頻是連續性業務,以往網絡經過了大量的匯聚和收斂,越往核心越收斂,導致網絡很容易擁塞;第三要保障每一名觀看視頻業務用戶的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OTN to CO應運而生,高戟向媒體解讀稱:由于業務收斂比為16:1,導致原來的網絡架構從接入點到CR節點大概分為五層;而我們推行的‘OTN to CO’是一個三層的網絡,從接入點到BNG、BNG到CO,以高速波分網絡互聯。
大視頻時代的承載網架構:OTN to CO
大視頻時代的承載網架構:OTN to CO
OTN to CO是一個一跳直達的扁平化、低收斂架構。五層架構下收看視頻,背后要跨越數十乃至數百個節點,任何一個節點產生擁塞都有可能影響業務體驗;而三層架構結合CDN進一步下移到網絡邊緣,家庭用戶只要通過一跳(一級)的網絡,就能夠聯接到CDN內容源上。在技術上,OTN to CO通過采用400G高速線路技術和OXCOTN Hybrid大容量交叉技術,持續提升帶寬和傳輸距離、降低交換成本。
同時,OTN to CO是一個具備全業務承載能力的傳送平臺。以往針對不同業務打造不同承載網的策略,造成煙囪林立的狀況,帶來了運維成本的增加以及擴展的困難;OTN to CO不僅可以用來承載固定業務,也可以承載移動業務、專線業務,覆蓋各種回傳場景,華為還發布了固網微波的解決方案,實現偏遠地區快速寬帶覆蓋,降低接入成本、助力千兆計劃。
荷蘭沃達豐通過與華為攜手打造一跳式網絡,令用戶真正享受到高質量、高帶寬的視頻點播和廣播服務,從而使之有信心在荷蘭這個競爭非常激烈的電信市場上快速實現發展100萬用戶的目標。在里約奧運會期間,意大利電信通過與華為攜手部署OTN全室外解決方案構建CPRI回傳,實現了奧運場館的高速、無縫、端到端的覆蓋,確保了上萬名參賽人員和觀眾能夠利用意大利電信的移動網絡觀看和分享比賽內容。
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在大會演講中亦提出,考慮到投資回報周期,需要端到端降低寬帶網絡的Cost成本。其中在城域網,最核心的是網絡的簡化,德國電信的Pan-Net和比利時電信的SIMBA都在積極嘗試簡化網絡層次。
除此之外,OTN to CO還實現了面向大視頻的運維簡化。華為波分領域總經理段愛國將之歸結為五D五免,五D即光纖、光層、波長、網絡和業務五個層面的檢測能力;五免即免光纖測量、免規劃、免配置、免調測和免維護。
展望傳送網未來
在光網絡領域,華為長期占據著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早在2006年,這家公司即開創性地提出WDM設備支線路分離的設備架構,率先發布業界第一款OTN設備OptiX OSN 6800,掀起光傳送領域變革;OTN to CO亦是其首倡并在過去兩三年間一直堅持的建網理念。
在今天這樣一個大創新、大變革的時代,VR、5G、物聯網等層出不窮的新業務驅動技術向前發展,華為對于傳送網的未來又有著怎樣的考量?高戟稱,網絡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最終我們還是要打造一張大帶寬、低時延、簡化管理和運維的網絡。
帶寬依舊是第一生產力。在他看來,大寬帶能力方面,寬帶的單纖能力會從20T向80T邁進。今年9月的歐洲光通信展上,華為針對大容量網絡承載首發80T超大容量超千公里傳輸創新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帶寬與成本、功耗、體積存在一定矛盾。華為在城域引入非相干技術覆蓋短距傳輸場景(20-240KM),解決帶寬與成本的問題,其在今年年初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布了320T的全球首款集中式全光交換波分樣機。在器件上,依靠更高的器件工藝和硅光技術解決成本、功耗、體積的問題,其第一款硅光產品預計將于年底推出,硅光本身能夠將光器件從分離器件時代帶入光子集成時代,實現大規模量產,并大幅降低成本和功耗。
華為波分領域總經理段愛國介紹PGM2
華為波分領域總經理段愛國介紹PGM2
時延方面,未來網絡時延會無限追求接近光纖的時延。華為推動全光交叉技術從骨干走向城域,在城域中做迷你光交叉,并推進基于T-SDN的時延管理,以實現架構時延的降低;同時采用超低時延芯片,來降低單點設備時延。段愛國介紹說,華為在波分上微秒必爭,致力于在傳輸性能和時延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為此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PGM2,P意為可承諾、G意為可保障,兩個M分別代表可管理和可變現:以前賣專線都是講帶寬,在低時延時就可以以時延為SLA來變現,實現商業正循環。
為實現網絡的敏捷和智能化,華為在今年3月的美國光通信展上推出了T-SDN創新平臺TSAP,采用組件化的設計思路提供傳送領域的業務集成開發IDE,允許自主敏捷地設計、開發、部署和維護自定義的創新傳送業務,并為業界提供了公共的開放平臺;同時還積極推進智能資源管理和優化算法、基于實時業務感知的隨需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