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最新消息,6月16日10時11分到10時50分,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但是在檢測中發現技術故障,故而已經延遲發射,具體時間待定。
我們從不懷疑我們會取得這項成功,也確確實實就在成功的邊緣。
那么中國北斗全球定位系統組網完成,投入運營之后,對中國意味著什么?這是一個很好的半封閉式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北斗,也看一下設立北斗的初衷。
北斗名字的來源和建設初衷
北斗來源于北斗星,因為北斗星一直是中國的古人用來指明方向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在大森林,沙漠還是大草原,利用北斗星作為參考系一直以來都是辨別方向的有效手段。用北斗命名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
我們當前使用最多的民用中的GPS系統其實是美國人研發的。定位系統無論民用還是軍用中都體現了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作戰指揮,無人機導航領域,將來的無人駕駛又或者是其他應用領域都會是重要的基礎。試想一下運營管理系統,如果美國關閉GPS的導航服務授權后,是不是這些領域就沒法進行了呢?
為了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發展以及保障國防安全,在人造衛星等航天領域突破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運而生。
有實力的國家都建設了自己的導航,北斗已經具備了第三代導航系統的雛形
根據當前的劃分,導航系統目前劃分為三代。第一代是美國GPS導航的前身,即,子午儀,當時是為了美國的核潛艇定位的,直到1967年才解禁可供民用。而當前目前導航系統基本上都屬于第二代導航系統,當前主要的導航系統一共有6家:中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日本的QZSS和印度的IRNSS,只要是有點實力的國家都建設了自己的導航。第三代就是具有導航+及時通信的技術特點,將其定義為第三代。
以下為簡單的介紹世界上各國導航情況,大家了解下即可。
北斗系統:北斗系統服務方式有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開放服務是向全球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授權服務是為有高精度、高可靠衛星導航需求的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而且北斗系統還有一個特有的“短報文”的功能,初步有了導航+通信的第三代導航的特征。
GPS系統:定位精度分兩級。精密定位僅給授權用戶服務,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分量為1米,數據的概率為95%;標準定位免費為世界范圍內民用用戶服務,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分量為10米,數據的概率為95%。
GLONASS系統:定準精度,水平方向16米,高程方向為25米。
GALILEO系統:定位精準度,水平方向4米,高程方向8米。
QZSS系統:兼具導航定位、移動通信和廣播功能的衛星系統,旨在為在日本上空運行的美國GPS衛星提供“輔助增強”功能。
IRNSS系統:定位精度,在印度洋區域優于20米,在印度本土及鄰近國家定位優于10米。
以上給介紹了北斗導航的由來,建設的初衷以及簡單介紹了全球目前的導航系統。那么回到問題本身,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呢?我總結我的幾點看法。
1,國家國際影響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北斗是世界的北斗
目前國家已經有簽約使用北斗導航的國家137個,這里面大概有100個國家使用比較頻繁,主要在東南亞,非洲和中東。試想一下,這不僅對中國的技術推廣有著意義,還對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戰略合作有著巨大的意義,能夠進一步擴大我們在世界的影響力,將國家與國際捆綁在一起,不管是未來產業布局,還是一帶一路布局,都是很重要的影響。
2,具有第三代特征的特點,未來與地面通信技術結合,形成全球全覆蓋的網絡
當前5G的技術已經映入大家的眼簾,之前英國英國電信集團首席架構師尼爾麥克瑞在2018年的一次行業論壇中展望了6G的暢想,認為6G是衛星+通信的對全球的全覆蓋。而北斗也初步具備了可在自然災害下地面無法支撐下的可應急使用的短報文的通訊功能,與未來的通信技術結合在一起,能夠幫助中國在未來的通信技術發展和相關產業的推動走在世界的前面。
3,北斗繼續帶動產業的發展,提升國際合作伙伴粘合度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表明,2019年我國總體北斗產業總值達到3450億元運營管理系統,比2018年增長14.4%。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相關的包括芯片、算法、軟件、數據和終端設備等產業核心的產值為1166億元,占整體34%,而在這里面北斗對產業貢獻率超過了80%,且關聯產值達到了2284億元,增長了17.3%。北斗的發展,不僅帶動國內產業發展,還能帶動國際產業鏈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上合作伙伴粘合度,而產業的擴大也會反過來促進北斗產業的發展。
總結
通過以上,我們了解到了北斗導航的由來,世界上的導航的情況,以及對北斗導航的意義也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大家清晰的了解了這個問題的概況。當然,這也是一人之見,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可以進行討論,歡迎下方留言。
如果你喜歡我,請您動動手指點個贊,順便點一下關注,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