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完了嗎?
實際上,被解雇的AI只能算作個案來對待,并不能將所有的AI應用一概而論,畢竟有更多的AI應用在如火如荼地燃燒著。這些應用身上也并未出現過所謂不管用或者解雇之類令AI尷尬的字眼。那么,導致AI解雇是否另有原因呢?我們發現,被解雇的AI和應用得風生水起的AI之間,存在著一個變量,這個變量就是:人為干預。
而根據人為干預程度的不同,我們可以把這兩類AI分為獨立式AI和半獨立式AI。
所謂獨立式AI,是指人類沒有干預或干預較少、AI自主分析決策程度較高甚至完全自主決定的人工智能類應用。
Amelia、Fabio基本都屬于此類,因為與客戶或消費者進行對話、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的過程,基本上是沒有人操作的,在此過程中其完成了與客戶的直接接觸。我們常見的內容平臺的審核方式,很多也可以算作此類。
因為AI可以自主進行審核、通過或者駁回,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工參與。這種獨立式AI很容易產生問題,比如內容平臺頻頻出事,雖然很多平臺都增加了人工審核,但是,誰知道呢?
而半獨立式AI則指的是人類干預較多,AI只是承擔前期的觀察、分析,最多再加一點初步結論,最終的決策仍由人類完成的人工智能類應用。比如用AI做各種預測、幫助醫生讀X光片、招聘、識別古文字、抓在逃犯等等。顯而易見的是,這類更多有人類干預和把控的AI反而是運行的態勢頗為良好。
也就是說,目前AI要完全獨立地承擔工作任務,也就是替代人類,可能還有些難度。有企業耐不住性子而趕鴨子上架,AI也很無奈。正因如此,人們更多地稱AI為助手。從助手向替代的轉變過程,可能就是AI降低自己被解雇概率的過程,也更是人類AI技術進步的一個過程。
當然,等到AI替代了人類之后還是會有解雇情況的發生,只不過這次被解雇之后頂上的不是人類,而是更優秀的AI。到那時候,開發者又將面臨另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