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說一句:“天貓是阿里的,沒人反對吧?”但這個約定俗成的原則,在商標領域就得較真了。
如今,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都6年了,阿里還在為“天貓”商標的事兒煩心著……

近日,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同時“叫板”商標評審委員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把他們統統告上了法庭。好想問,是誰給了它勇氣?梁靜茹嗎?

小知幫大家簡單梳理了一下這場不斷升級的“較量”時間線。
2017年6月9日,阿里巴巴公司對第10414910號“天貓”注冊商標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2018年03月29日,商評委做出對爭議商標予以無效宣告的決定。
2018年7月底,北京知產法院受理了這起爭議商標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案。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了解,這家“有勇氣”的小公司來自浙江,公司名稱是永康市淘大工貿有限公司。

它成立于2009年11月27日,實繳資本僅10萬元人民幣。然而不查不知道!這家小公司手里竟然攥著多達1754件“大嘴熊”、“黃非紅”“天貓”等商標!
它在不同類別申請注冊了近千枚商標,且數十個商標因與其他主體的商標構成近似商標或違反絕對性條款而被商標局予以駁回或者部分駁回,這明顯超出了企業申請注冊商標正常的使用意圖。
商評委裁定第10414910號“天貓”商標無效宣告依據正來源于此。
商評委經審理后,認為淘大公司這種大規模申請注冊與他人知名商標相近商標的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也擾亂了正常的商標注冊、使用和管理秩序,屬于《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所指“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情形。

另外,小知還發現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兒:淘大公司申注“天貓”商標日期與淘寶商城宣布更名為“天貓”的時間完全一致,正是2012年1月11日這一天。

淘大公司在2012年1月11日分別在第11類照明器械、第20家具第21烹飪鍋、廚房用具等商品上申請注冊“天貓”商標。目前,這3件商標均已經是核準注冊商標。

本案涉及的第10414910號“天貓”商標,2017年3月21日獲準注冊,其核定使用范圍為第20類家具等商品上。
淘大公司起訴至北京知產法院一個重要的起訴理由就是,阿里拿不出“天貓”系列商標在2012年1月11日之前就具有知名度!

我們可以查詢到阿里早在2011年10月31日,也就是淘寶商城還沒改名前2個月,已經分別在第9類筆記本電腦、計算機程序;第16類繪畫材料、家具除外的辦公必需品;第35類廣告;第41類(在計算機網絡上)提供在線游戲;42類計算機軟件設計等商品或服務上申注“天貓”、“天貓商城”等商標。
但這些引證商標與本案10414910號“天貓”商標核定使用在20類家具等商品上,無論在功能用途、銷售場所、服務對象等方面差別較大,不易導致消費者的產源誤認,也就不存在近似商標的可能。
如今,阿里想贏只能拿出在改名前,“天貓”就火了的證據,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

怪只要怪阿里當初沒有選擇一口氣45類全類別注冊“天貓”商標。
全類注冊作為一種防御性商標注冊策略,尤其適用于名聲在外的上市公司。它既能使商標在較大的范圍內受到法律保護,同時也使企業擁有較為豐富的商標資源,有利于企業實施品牌化戰略,進行多元化、跨行業的發展。
這場訴訟拉鋸戰,就是阿里為自己的大意付出的本不必要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