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開始,美國對華為禁令正式升級,臺積電、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廠商都停止了對華為的供貨。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禁令剛實行不到一周,就接二連三地有企業官宣已獲得出貨許可證!
9月19日,據外媒報道稱,在德銀虛擬技術大會上,美國芯片公司AMD高級副總裁福雷斯特·諾羅德表示,該公司已經獲得向美國“實體清單”中某些公司銷售其產品的許可證,因此預計不會因為美國對華限制,而影響AMD的業務。

在外界解讀中,“某些公司”主要指華為,意味著AMD可以向華為供應芯片。但是目前,AMD尚未有明確的官方聲明。
隨后在9月21日,根據外媒消息,美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也官宣獲得對華為出貨許可證。并且根據中國證券報的記者向英特爾方面求證,英特爾的回復也非常明確,直接表示:“已經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

其中,AMD是華為筆記本電腦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比如華為多款筆記本搭載的就是AMD銳龍系列 CPU。至于英特爾就更不用說了,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和華為的合作也是由來已久。
美國針對華為頒發禁令的最終目的就是限制其芯片自研能力。華為已經具備了自己設計高端芯片的能力,只是仍需要有生產能力的代工廠為其生產制造。華為的芯片設計部門華為海思的麒麟系列、鯤鵬系列、和巴龍系列等芯片產品都實現了自主設計。數據顯示,華為海思僅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就超過了 50 億美元。
中國企業一直以來都是芯片市場的重要采購方,而華為又是這些需要向美國等海外國家進口芯片等主要廠商。如果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那美國本土的芯片廠商營收也會受到巨大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短期內美國不會允許除美國本土企業以外的芯片廠商為華為供貨,一方面限制華為的芯片自產能力,一方面確保美國企業自身的利潤。
AMD和Intel可以給供貨這個事情,對于華為來說算是一件好事,接下來華為肯定會繼續在PC業務上面發力,彌補手機業務的損失。但美國今天可以給華為開個小口子,明天也許再把口子拉得更大點,但這個主動權,始終掌握在美國手里,哪天特朗普不爽了,又可以把口子拉上!
要打破這種受制于人的局面,只能靠自主創新、自力更生。
前幾天,中科院院長就宣布:我們將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的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光刻機等關鍵的核心技術等,我們要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
緊接著,任正非就親自前往中科院,與中科院院長座談,并就基礎研究與關鍵技術發展,和中科院專家深入溝通。
但至于華為手機芯片問題會如何發展,目前只能靜觀其變了,畢竟就現在而言控制權不在我們這邊。但筆者堅信,攻堅克難,國產芯片和我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會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若您對商標注冊的相關信息不是非常了解,可以選擇正規的代理公司,帶路商標網以誠信立業,為客戶提供最專業的商標代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