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當實體商業、影院、飯店等行業受到沖擊時,生鮮電商卻“疫”外崛起,叮咚買菜、盒馬鮮生、拼多多等上海互聯網企業快速反應,持續輸出的“上海創新”不僅有助于企業在特殊時期逆市成長,也解決了相當一部分人“宅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問題。同時,正如2003年SARS過后,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業飛速壯大,這次疫情過后,預計一些企業也在能危機中尋找到生機,生鮮電商機會很大。
電商優化供應鏈“喂食”宅人們
疫情之下,被迫宅在家里、以前就網購生鮮的人更依賴網購,以前沒嘗試過的人也開始在手機上下單。
市民蔡先生打開手機,生鮮電商的APP可以占滿一屏,這些電商有的本來就專營生鮮,有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把業務重點轉到了生鮮上來。“我買的比較多的是盒馬,從春節開始到現在一個多月時間里,我發現在盒馬上買菜經歷了三個階段:春節后的大約兩周時間里,不僅買菜靠‘搶’,配送小哥也奇缺;大約2月10日以后,情況變好,但配送時效性還是做不到以前那樣;最近幾天,我發現盒馬已基本恢復到日常水平了。”
叮咚買菜騎手小王從大年三十開始就沒有休息過,除夕那天叮咚買菜的訂單量較上月同期增長超300%,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在已開通服務的上海、杭州、無錫、蘇州、深圳等5個城市,每日訂單量開始超過40萬單,日供應蔬菜量超過1000噸,每一位叮咚騎手一天要給100多個家庭送菜。在叮咚買菜創始人、CEO梁昌霖看來,做加法的不僅是訂單,疫情進一步推動了叮咚買菜加強供應鏈能力,一些過去想不到的做法,未來會成為生鮮電商應對突發情況的有效解決方案。
“大年三十開始,全部采購員被派到合作的云南、貴州、山東等產地,協調當地人員復工。”梁昌霖告訴記者,公司因此進一步加大了產地直采的比例,一方面能保障供應更穩定,一方面則可以降低成本。“直接從產地購買毛菜,在總倉進行分選,去掉了中間環節,成本更低。”
上海另一家生鮮電商巨頭——盒馬則開始“全國一盤棋”地調配資源,發揮其在全國23個城市二百多家門店的規模優勢,利用各地本土化的供應鏈,與全國供應鏈進行結合互補。如上海人口多,需求量大,就從山東、云南、福建等地,每天調撥一百多噸蔬菜作為補充。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更多單位復工、復產,貨源問題正在更好地被解決。更重要的是,電商平臺要解決的不是生產問題,中國上游的產能是巨大的,考驗更多的是各個平臺的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