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多辦幾張卡,在不同銀行存點零錢是圖個取錢方便,現在卻多了一份擔心,錢存得不足可要扣錢的啊,我正琢磨著銷掉幾張不常用的卡。”錢包里5張借記卡,4張要收年費,1張要收電話銀行服務費,3張卡的日均存款余額不足300元,按部分銀行已出臺的標準將被收取每季度3元的管理費。和許多人一樣,吉林省長春市民魯女士曾以錢包里卡多為榮,如今不得不精打細算起來:這些卡里的錢一年活期利息不足50元,如今所要支付的各項費用卻要超出這一數字。
進入2005年,銀行服務收費項目進一步拓展,主要集中于大額取現、大量的小面值儲蓄(零鈔清點)以及小額賬戶的服務費。
從目前各家銀行出臺的大額取現、零鈔點鈔費標準來看,對個人儲戶存款尚不收取,但也令個人客戶感到了山雨欲來。而進入9月份以來,吉林省內建行、工行先后發出將對個人小額賬戶征收管理費的公告,也使個人儲戶體會到了銀行收費的“切膚之痛”:“目前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為0.72%,299元存一年扣除利息稅后,利息收入1.722元;按照建行的標準,收取小額賬戶費后按0.01%計算利息,299元一年才2.4分利息,還要交12元管理費。”魯女士和辦公室的同事們在仔細計算后,著實被這樣的結果嚇了一跳。
據銀行人士介紹,對于銀行來說,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而其余80%的客戶多為虧損客戶。所以,按照“二八理論”區別對待是遲早的事,無論收取小額賬戶費用還是對借記卡收年費,目的大致相同——都是要把虧損客戶的資源有效整合。“保守估計,日均存款500元以下的賬戶已占到了40%左右,而一些免費發放的銀行卡變成了‘睡眠卡',銀行甚至連幾元錢的工本費都收不回。”光大銀行人士說。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免費午餐”時代的終結,目前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也不排除一些小銀行為了拓展客戶、搶占市場,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是免費優質服務在搶奪市場,另一方面則是服務未見增色而收費先行,這一輪的爭奪將是空前激烈的。”對于收費背后的銀行業態,吉林省銀監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
在每一項新的收費公布之時,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截然相反,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基本上是按兵不動,均明確表示暫時還沒有明確的收費計劃。“目前這些銀行的零售業務正處于投入期而不是收獲期,開辟客戶資源仍是其主要任務。”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長春稅務學院金融專家鄭道平教授認為:“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這些銀行沒有什么歷史包袱,盈利狀況較好,一定時間內還是能夠代客戶負擔這些費用的。但是,一旦業務發展起來,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它們也會考慮進行收費,畢竟銀行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
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