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尋找印度離岸呼叫公司替代者的運動正在興起。以“中國西部最大的呼叫外包服務中心”的啟動為標志,中國電信希望能以成都為支點,撬開呼叫經濟的大門。它不僅代表著更低的成本,取之不盡的人才,也意味著電信業自身戰略轉型的新一輪思考。
5月9日,以“中國西部最大的呼叫外包服務中心”為目標的成都外呼中心在成都高新區正式啟動。據介紹,剛剛啟動的中國電信呼叫外包服務中心(成都)(以下簡稱成都外呼中心)目前擁有600個座席,占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而到年底,該中心的規模將擴充近一倍,具備1000個座席的運營能力,這個數字預計會在明年增至3000個。
除此之外,依托中國電信豐富的平臺資源、號碼資源、客戶資源和網絡資源,以及已經頗具影響力的“溝通新干線”、“溝通商務艙”兩大服務品牌,成都外呼中心還有更宏大的設想。在3-5年后,除了座席的規模將會擴展到5000個,由此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呼叫外包服務中心之外,成都外呼中心還將進軍國際外包市場,希望能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外包呼叫中心。
政府搭臺
“成都政府經營外包城市的營銷策略,在全國樹立很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四川電信作為外包服務的骨干企業,在政府提供的高層次服務產業平臺上,獲得了占領市場先機的重要條件。”據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以下稱四川電信)總經理劉紅建介紹,成都外呼中心目前能為金融、證券、保險、房產等行業提供包括座席租賃、業務流程外包、咨詢培訓和系統集成等四大類產品的專家級服務。
以成都外呼中心的啟動為標志,中國電信希望能以成都為支點,撬開呼叫經濟的大門,并由此對其自身的戰略轉型進行新一輪思考。
電信運營商從服務提供商到信息提供商的轉型無疑是一股全球風潮。中國電信也在這股風潮中漸漸地改變自己。過去基礎運營商的角色是在硬件基礎平臺之上提供簡單的服務,而現在則是一種全面的流程服務。
而在宏觀層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服務業向中國轉移的機遇,也為成都帶來了獨特的空間。成都作為中國西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城市,一直以西南重鎮的姿態受到各方高度重視,并由此形成了強大的輻射效應。早在幾年前,成都就已經先后被授予“火炬計劃娛樂基地”、“國家數字娛樂產業基地”等稱號,并成為全國首個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2006年,成都又躋身首批五個“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列。
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表示,成都人力資源和人力成本低、市場容量大、工業產業基礎好、整合成本較低。近期,四川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的促進政策,將在財政、稅收、金融、要素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環境、改善服務、提高產業服務等方面提供全面配套服務。
目前已有英特爾、微軟等3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成都建立了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IBM更是于去年在成都設立了全球服務執行中心,建設銀行也將95533總控中心選址在成都。此外,招商銀行在成都建立了第二個全國呼叫中心、騰訊將全國呼叫中心向成都轉移、電信集團首個災備中心也建在成都。“這些都說明,成都在地域、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得到了國內外各大企業的廣泛認同。”劉紅建認為。
尤其是,四川省政府已經決定用5年時間,把成都打造成為中西部首選、全國領先、輻射海外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通過聚集效應,吸引更多資金和業務,進一步鞏固成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中國電信的外呼中心落戶成都的一大原因。
在外呼中心啟動之后,一項更宏大的計劃已經擺上了中國電信四川公司的議事日程。作為四川主體電信企業和現代信息服務主導企業,四川電信憑借現已經建成的通信網絡平臺,正在推進信息數據中心(IDC)、信息災備中心、信息安全服務中心、外包呼叫中心、數字文化產業中心、互聯網內容制作聚合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設。
全程助力
四川在城市信息化、農村信息化的建設、發展歷程中,四川電信加速由傳統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轉變,定位于信息化服務者和信息化支撐者,在八大領域重點推進信息化,建成呼叫中心、安全中心、數據中心三大中心和四川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有力地支撐了四川省信息化建設。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層次大幅提升,自主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信息產品制造業、軟件業和電信業的結構比已從2000年底的60∶4∶36調整為2007年年底的43∶32∶25。
無論是誰在主導這樣的調整過程,其中都很難離開合作伙伴的輔助。以此次成都外呼中心的啟動為例,四川電信在啟動儀式現場與北京世紀安享、北京互聯企信、北京佰盈通資訊、中華聯合財產保險、深圳金慧盈通等5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以共同加快成都中心以及本地呼叫外包服務基地的建設。
在眾多合作伙伴中,北京世紀安享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孫必勇的情況可謂典型:他的另一張名片上醒目的中國電信logo表明他的雙重身份——中國電信呼叫中心外包業務高級顧問。
“我們公司有一個專業團隊,在外包呼叫中心一線做了很多年,在國際上有很豐富的經驗,軟實力很強。”孫必勇告訴記者,四川電信在硬件方面的資源很強,作為合作伙伴,他希望能用更加專業的面貌告訴客戶,成都不僅有豐富的人力資源、電信資源和地域優勢,而且在呼叫中心領域也并不輸給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北京互聯企信(Teleperformance)盡管是從今年2月才開始與四川電信合作,但目前已有100個座席的規模。按該公司CEO衛振雄的預期,今后必然會有“更大的規模,更深入的合作,更多的增值服務”。
作為四川電信已合作多年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AVAYA非常看好成都外呼中心將來的發展前景。“政府搭臺,運營商主導,因此我們與四川電信的合作是一件共贏的事。”AVAYA公司中國區銷售總經理楊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印度、菲律賓是全球呼叫中心外包轉移的三大目標市場,而國內有很多城市也看中了這樣的機會。成都由于其獨特的優勢,將自身定位于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發展將非常廣闊,政府支持力度也相當大。政府搭臺,運營商主導,我們雙方在外呼中心領域的合作肯定是一件共贏的事。”
而在深圳金慧盈通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劍看來,與四川電信的合作是堅實的平臺資源,而呼叫中心在中國的巨大需求量本身就是信心來源。“從用戶數據上看,金融機構建設呼叫中心的模式,一是自建,二是外包。自建的過程中,有成本和維護的困難,而且其規模對于行情本身永遠沒有恰當的資源配比度,好的時候永遠不夠,不好的時候總顯得冗余。”趙劍覺得這個行業本身無疑還有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特點,管理難度很大。“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前景,那就是外包需求一定存在,并且是未來的趨勢。如今國內的100多家證券公司,幾十家基金公司,再加上未來的期貨公司,二、三十萬的座席建設量是肯定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外包出來。
趙劍的信心絕非空談。在這些IT服務提供商與四川電信的合作層次之外,包括萬科房產、中國人壽、百勝餐飲、長虹、騰訊、華龍證券等也都與成都外呼中心達成了簽約意向。三年時間里,四川電信計劃與眾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呼叫外包服務中心。
呼叫中心的外包業務,首次經歷了從印度到中國的轉移,如今正在經歷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發達城市向內地、向西部的二次轉移。在這次轉移中,發包方也由原有的世界500強企業向國內企業擴展。由于成本、人力資源等條件的改變,北上廣、大連等傳統外包地正面臨現實的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都外呼中心的高調登場對中國電信而言,就顯得具有更加微妙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