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展會信息化水平”是許多展覽會操盤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然而筆者在了解了許多展覽會,甚至品牌展覽會的數據庫創建過程后卻發現,作為信息化重要實現手段的數據庫,只是個地道的“郵寄簿”!
最近一位世界著名展覽公司的中國負責人提到該公司的數據庫營銷成果時,有人私下質疑“還以為能拿出什么新東西,原來是數據庫,我們早在做了?!边@位負責人慨嘆:數據庫在一些人眼里只是郵寄邀請函的地址簿!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把收集到的名片錄入數據庫就完事大吉;做得好一些的,每年做點兒核對工作,加強準確性,錄入新名址,成為明年專業觀眾的基礎資料。簡單得如此而已!
“非典”之前,會展界就開始強調信息化和網上展覽。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卻鮮見哪家企業拿出像樣的成績單。多數開通的展會專題網站,只停留在供新聞游覽和通知送達程度。這一點從近幾年專門為展會提供信息化服務的軟件公司生存之艱難就可以佐證。
之所以對信息化沒有更深層次的挖掘和運用,筆者認為原因在于主辦方缺乏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動力,對數據庫帶來的好處還沒有認識到。大型品牌展會處于賣方市場,數據庫只是聯絡記錄,不屑于動這點兒小腦筋;剛起步的小型展會,資金實力不夠,沒有能力開始數據庫營銷;最有可能重視數據庫的是處于發展中的中型展會,因為這些展會周圍強敵環伺,傳統的競爭手段潛力已經挖盡,唯有寄希望于信息化來提升展覽會的品質,與對手拉開距離??墒?,由于缺少可觸摸、可操作的實例,這類展覽會的信息化工作也不理想。
當然,數據庫創建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上文提到的那家公司,數據庫創建工作整整歷時兩年,到今年才開始為公司決策服務。該數據庫存的好處是:通過分析,每屆展會到場觀眾的流量和變化,可以判斷展會服務的行業方向是否準確,是否需要校正,下一屆展會招商的重點是什么;實現主辦方和企業、客商網上互動,所有在網上登記信息的企業和客商,都會在24小時內接到該公司的聯系,幫助企業制定參展計劃,為買家提供信息咨詢,保持公司在該行業領域內的競爭力;展會專門網站的信息集萃功能,幫助所服務的行業內企業掌握本行業的最新動態,還可以在展會網站上利用虛擬展覽功能,達成企業和客商間的成交;最后一點好處是,只要你花財力、精力和時間建立起了以數據庫為核心的信息化體系,此后就會大大節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
數據庫好處如此之多,你還會把它僅僅當成一個“郵寄簿”嗎?
來源: 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