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報告稱,離岸外包正從IT領域蔓延到投資銀行領域,大投行正不斷將投資研究分析等核心業務外包到國外,下一步還將把“處理交易”(deal-making)業務外包出去。
報告指出,盡管國際金融機構已將技術支持和后臺服務業務外包到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但由于歐美技術工人短缺和利潤水平下降,它們便尋求將更多的投資銀行業務外包出去。花旗、雷曼兄弟、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大投行都是外包業務的“領頭羊”,其分析研究業務的外包地是亞洲,一方面利用當地“廉價”的高素質勞動力,另一方面利用美國和亞洲的時差,確保本土客戶第二天早上就能拿到投資分析報告。
摩根大通是最早將后臺服務和呼叫中心業務轉移到國外的投行之一,目前還打算在印度、香港和新加坡“招兵買馬”,作為美國研究團隊的補充力量。2003年摩根大通在印度的雇員約1200人,去年宣布2007年底前將在印雇員規模擴大到9000人,其中1/3的雇員將負責投資銀行業務。這部分雇員不僅要承擔投資研究和分析工作,還要處理外匯交易和較為繁瑣的信用衍生合同。
報告還指出,外包業務讓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等新興市場有了立足之地,這些地方的收益機會比在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要大得多。不過金融機構大約需要3年時間才能適應國外經營環境,嘗到外包業務的“甜頭”,進而擴大規模,例如可以將“處理交易”的業務也外包出去。
盡管還沒有權威數字說明外包給美國投資銀行業造成的就業壓力有多大,但福里斯特研究公司預測,投資銀行業務的外包在10年內將會使330萬美國就業機會流失到印度、中國和菲律賓等“低成本國家”。德勤的報告指出,投資研究分析業務的外包可以給國際金融機構節省20%至60%的成本,外包的規模越大收益就越高,并且那些將節余成本繼續在當地投資的金融機構將成為長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