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一)、美國的情況 最近一個時期,美國國內對服務外包爭論不休,已演變成大選之年的熱門話題。 1.反對服務外包的論據主要是外包對就業不利,主要來自勞工組織和政界。 多數美國人擔心由于白領職位不斷流向發展中國家,今后美國將只剩下不能外包的服務崗位,國內將失去很多工作機會,失業人數會增加,收入會下降,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美國許多媒體和機構紛紛公布失業數據,如世界著名信息產業研究機構福里斯特公司預測,由于美國公司業務大量外包而導致的崗位流失,到2015年將達330萬個。 勞工組織積極抵制外包。美國勞工組織主張政府應該立法限制美國企業離岸服務外包的發展。美國與英國的一些工會也商討抵制私營公司把工作崗位轉移到印度等國家。 美國民主黨人士強烈反對服務外包。2003年6月,美國民主黨參議院利伯曼提出,半導體等高技術行業外包將使美國喪失世界創新能力的領先地位,各級政府要密切合作,制定從州到聯邦政府的系列優惠及激勵措施,鼓勵美公司在美就地生產產品。參加今年總統競選的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抨擊布什政府鼓勵產業外包,并將反對外包作為其政治綱領中就業部分的主題。 美國通過一些限制外包的法案。2003年12月和2004年1月,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通過法案,禁止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將政府項目外包給非美國公司。2004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禁止將聯邦政府出資的項目外包到海外。國會及30多個州議會已通過或提出有關限制美國公司離岸服務外包的議案。美國國會50多名眾議員計劃提交法案,對外包項目的美國公司不給予政府融資支持和貸款擔保,并要求美國公司在貸款申請中提交國內及海外員工人數變化情況,對本土員工降低大于海外員工增加的不予批準。 2.支持服務外包的理由眾多,觀點來自多方面 一是外包是經濟和貿易重要而有益的組成部分。美國白宮首席經濟學家、經濟咨詢委員會主席喬治.曼昆認為,服務外包作為一種國際貿易新方式,是美國經濟轉型的積極組成部分,即便近期帶來失業,但從長遠看,對美國是有利的。一些經濟學家指出,服務外包可以降低美國內價格,提高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使利率保持較低水平。而且如果中國、印度等國家通過承接外包富裕起,他們會進口更多美國產品。美國信息技術協會(IEAA)指出,2003年美IT產業的外包使美國GDP增加了336億美元。 二是外包有利于企業競爭,提高效率。美國軟件業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必須保持高度的創造性才能在世界市場上競爭,而企業研發經費不足和用戶在經濟膨脹或過度投資方面產生的問題,使企業難以創新,所以外包對軟件企業和用戶都有益。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曼恩認為,IT硬件外包在過去10年內促進了美國IT行業生產率提高和經濟增長,現在IT軟件和服務外包將帶來更大幅度的生產率增長。 三是外包能夠節約成本,增加利潤。美國企業通過外包來尋求最低成本,追逐最大利潤。斯坦福大學劉遵義教授認為,外包有利于美國企業降低成本,保證企業生存和進一步發展壯大,沒有外包,美國許多類似耐克的公司都難以生存。麥肯錫環球研究所估計,西方公司每向海外轉移1美元業務,能凈降低成本58美分,同質同量的服務外包可以平均節省費用65-70%。ITAA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公司通過外包省下的錢將從2003年的67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09億美元。 四是外包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許多跨國公司對“將工作外包即是使工作流失”的觀點表示反對,如通用電氣指出,近10年內公司在美國內的員工規模一直保持穩定。一些經濟學家提出海外工人更多時候是美國內工人的補充,即使大量低檔產品的生產發生在海外,像管理、研發、供應等環節仍留在國內。ITAA提出,從理論上講,利潤增加必然會導致企業購買新設備、建立新實驗室,最終增加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工人工資也會因為業務外包而進一步提高。ITAA和勞倫斯.克萊因教授的研究均指出,2003年外包為美國創造了9萬個凈就業崗位,2008年將增加到31.7萬個。 五是有關禁止外包的法案將不利于美國經濟發展。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限制服務外包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表現,將損害美國經濟的發展。格林斯潘明確指出,抬高貿易壁壘根本無助于解決失業問題,阻擋外國產品進入美國,只會降低美國資本和勞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造成國內生活水平整體下降。JP摩根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格拉斯曼認為,外包是一種貿易,貿易可能使一些工人受影響,但貿易受限制會造成更大損失。 美國政界和社會對服務外包的爭論包含政治和經濟雙重因素,其實質是要貿易自由化還是貿易保護,這一爭論將貫穿美國大選整個過程。 (二)、印度 近年來,印度服務外包迅速發展,成為印度經濟的一個亮點。BBC報道說,印度高科技部門現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2003年,印度的軟件外包行業產值約為120億美元,而全世界低成本地區的該行業產值共計250億美元。據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協會統計,2003-2004年度,印度商務流程外包出口在2002-2003年度23億美元基礎上,增長54%左右,達到億美元。到2008年,服務外包將成為價值150億美元的行業。目前印度約有400家外包公司,承接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等多方面服務,已開始形成全面發展的產業結構。 促使印度服務外包發展迅速的因素主要包括:技術開發與管理人才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英語優勢突出;法律、會計體系與歐美接近;政府對承接服務外包給予大力扶持。 印度是世界軟件外包業務最大的承接者和獲益者,印度政府積極支持本國企業從事服務外包。目前對服務外包的爭論,尤其是美國內對服務外包的限制,直接對印度產生影響,對此印度國內的反應不一。 1.印度政界對美國限制服務外包的反應較為激烈 印度外包業務的發展嚴重依賴美國和英國市場,其承接的離岸外包90%來自美英。印度政府反對美國限制服務外包的做法,認為美國出臺限制服務外包的舉措主要是針對印度。政界人士宣稱,該議案是美國對自由貿易實行雙重標準的例證。印度總理瓦杰帕伊指出,外包增多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削減簽證和專業人才工作許可的直接后果。印度信息產業部部長阿倫.紹里耶暗示,美國此舉將危及多哈回合世界貿易談判的恢復。印度工業聯合會在聲明中則表示,如果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采取這種反自由化的措施,將導致保護主義更為嚴重,世界貿易流動也會受到影響。 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協會最近一項研究也支持服務外包的發展,提出外包的收益要超出失業暫時造成的社會和經濟成本。該協會主席SomMittal認為外包和承接外包的國家都將從中獲益。 2.印度企業界反應平淡 印度企業界雖然認為美國對白領崗位外流的預測過分夸大,但反應似乎并不強烈。一方面,印度企業收入只有2%來自美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的合同只占印度外包交易總量的1%,所以印度大企業并不理會美國立法限制外包的可能性,他們認為自由貿易仍是主流。在英國表示不打算限制英國企業向印度或其他地區外包之后,印度企業更堅定了這一觀點。另一方面,印度大公司也開始尋找新市場,以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他們有的努力尋求在亞洲市場的立足點,并已經在第三國建立了IT或呼叫中心,有的開始開拓國內市場。 事實上,美國內反對將高薪崗位向低成本國家轉移,對印度企業的影響目前看來確實有限。今年4月印度第三大技術服務公司Wipro公布,2004年一季度公司銷售額達2.88億美元,同比增長44%。Wipro預計,盡管美國內對離岸外包反對呼聲較高,但公司收入不會受太大影響,并仍將持續增長。
標簽:隴南 那曲 宜賓 廈門 那曲 曲靖 廣東 南充
上一篇:“業務外包”:全球IT業加速發展的新領域、新趨勢
下一篇:捷克服務外包市場的措施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