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軟件外包業遭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軟件外包業也同時經歷了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訂單減少等多重考驗,促使行業開始重新洗牌,業內龍頭企業將具備與國際巨頭叫板的實力,世界軟件外包業或將出現新的格局.
金融風暴 攪動價值鏈
"往年的這個時候,國內軟件外包企業的老總們都在日本發包企業討論明年的訂單,今年大部分老總都還在國內蹲著,發包的日本企業早早就電話告知,明年的'營業'時間尚未確定".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曲玲年介紹說,日本軟件外包訂單占中國外包訂單總量的50%以上,是中國外包企業最強的地盤.
對日軟件外包發展前景迷離,同樣占據中國軟件外包半壁江山的對美業務也難言樂觀.民營軟件外包企業博彥科技董事長王斌表示,"美國金融業受到重創,其軟件發包業務也不能獨善其身,影響程度要等明年一二季度才能顯現出來".
曲玲年介紹,我國對美軟件外包業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從美國企業獲得的直接訂單,二是美國企業從中國獲得的訂單再轉移給中國企業完成.2009年,對美直接外包業務,需要在金融危機水落石出,美國企業完成兼并重組,人員、項目穩定后才會有所行動,因此,明年一季度美國業務可能出現停滯,下半年以后或將恢復增長.由于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保證經濟增長達到8%的國家,因此來自中國的轉移訂單,明年可能還會增加.
剛從美國"拉單"歸來的東軟副總裁方發和對明年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他表示,由于美國中小企業開始裁撤IT部門,將相關業務外包出去,而外包主要對象是中國,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做好溝通促銷工作,明年可以保證平穩較快的增長速度.
重新洗牌 中印再博弈
印度擁有全球軟件外包市場40%以上的份額,而中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尚不足5%.但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卻給這場"龍象之爭"增加了變數.
據印度國家軟件協會估計,由于印度IT產業40%的年盈利來自于全球金融服務商,其外包產品的61%是售往美國,30%的市場在歐洲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印度IT外包業務成為重災區,損失無法避免.
王斌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將造成印度軟件外包產能嚴重過剩,他們已經選擇降價來提升競爭力,這會使其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
目前,印度軟件外包年均增長為40%,落后于我國的龍頭企業.成立于1995年的博彥科技,如今已經在美國、日本等五個國家開設分公司.2007年6月,博彥科技收購了印度的軟件外包公司ESS.今年,博彥科技爭取葛蘭素史克這個全球大客戶的時候,中國和印度兩支團隊協同配合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王斌說,獲得印度軟件外包企業20年的經驗積淀和中高端人才,這正是博彥科技并購的最大收獲.
當然,我國的軟件外包行業發展并非沒有隱憂.此前3年,借助資本的力量,中國的軟件外包行業迅速膨脹.2005年有300多家,而到了2008年,全國軟件外包企業的數量一下膨脹到了2500多家.整體規模偏小、實力不強、缺乏重量級外包業務承接企業,這是我國軟件外包行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
豐富低廉的人力資源和巨大的內需市場讓印度企業垂涎,金融危機促使其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力度.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印度外包企業正在秘密收購中國的中小型外包企業,目前僅上海被收購的企業已經不少于40家.
危險中往往潛藏著新的機會,王斌認為,金融危機已經促使中國軟件外包重塑行業格局.此前"一窩蜂"炒房式進入軟件外包行業的小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而一些大中型企業將開始重新分化組合,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將增加,從而走上規模化發展的道路,初步具備與印度大型軟件外包企業競爭的實力.
勤練內功 冷中求發展
目前,國內軟件外包企業處于營業額下降、利潤水平下降的非常時期.要渡過行業寒冬,企業必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來改善利潤.
方發和分析說,針對國外客戶關心的知識產權保護和英語能力問題,我國軟件行業內企業要建立相應的規范加強對信息安全、知識安全的保護,提高客戶對中國外包企業信心.將以低端外包業務為主升級到高低端外包市場是拓寬軟件外包市場的必由之路.
IDC大中華區總裁郭昕認為,"市場比資金投入更重要".政府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不僅要給扶持政策,注入資金,還要開放刺激內需產生的巨大市場.
對此,曲玲年的觀點是,應該搭建政策環境逐步引導大的國有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國內軟件外包企業服務.
王斌表示,金融危機或許是打造"中國模式"的新契機."資源來源于全球,服務輸出予全球"的軟件外包新模式是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做強做大的根本出路.現在走出去建立自己的研發基地成本較以往要低得多.
美國金融危機沖擊了世界軟件外包業,也讓中國軟件業從浮躁回歸商業本質.對于2009年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趨勢,王斌認為,中國人力成本和市場優勢仍在,預計明年三季度開始將會出現一個"U型"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