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中國農歷冬至,無錫的氣溫驟降至冰點以下.然而,位于無錫新區菱湖大道的無錫(國家)軟件園內卻是一片熱氣騰騰.
上午10時,煦風生物能源項目、華師大軟件學院無錫分院、無錫海輝軟件有限公司等12個服務外包項目落戶、合作簽約及揭牌儀式在此舉行.當天上午,無錫(國家)軟件園還舉行了三期奠基儀式.
記者獲知,還有十幾個準備落戶無錫新區的軟件和服務外包項目,正在等待簽約之中.
"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是推動無錫經濟發展的綠色產業,我們把它作為無錫產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簽約儀式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表示,"當前的金融危機雖然也波及到信息技術產業,但冬天過后就是春天,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好準備,春天到了也發不了芽,開不了花."
"危"中尋"機"
事實上,全球金融風暴對無錫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逐漸顯現.
記者采訪獲知,為度過"寒冬",駐扎在無錫新區的一些跨國公司正準備采取減產和減員等措施.就在軟件園內,已有兩家今年剛剛開業的企業關門."它們原來的訂單取消了,沒法生存了."無錫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曉紅無可奈何地說.
盡管冷風颼颼,但無錫新區卻從中看到了機遇."北京、上海的成本太高!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優勢企業的成本意識大大加強,很多企業的董事會已在開會討論如何進入二線城市.它們也要收縮過冬啊!"朱曉紅說.
在無錫軟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海東看來,無錫具有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無錫距離上海僅101公里,那里有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企業700多家;在無錫新區,現有外資項目1500多個,其中僅世界500強公司就有60多家,它們投資了80多個項目;這里還集聚了索尼、松下電器、東芝、夏普、日立等日本企業300多家","無錫的產業腹地比大連大,長三角發達的金融和制造業,對無錫的軟件和外包產業是很大支撐."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無錫加強了引進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的力度,一些謀劃長期發展的公司紛至沓來,其中不乏世界著名企業和行業佼佼者.
海輝軟件(國際)集團公司是權威的國際外包產業學會(IAOP)最新排名中位居第20位、國內企業中位居第一的企業,2008年10月,在考察了國內近10個城市后,其決定將新的產業基地放在無錫.
"我們第一期3000平米的載體已經建好,第一批項目已經在這里啟動,第二期近8000平米的載體即將開工.無錫將成為海輝重點發展的區域."海輝(國際)集團高級副總裁孫永吉說.
近日,一家知名外資銀行十多名高管也悄然來到無錫,對新區各個方面進行仔細考察.據知情者透露,這家外資銀行準備旗下的軟件公司引入無錫新區.
孫永吉告訴記者,海輝選擇無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無錫為中心的兩小時車程距離內,覆蓋了中國40%的大學."這為我們提供了深厚的人才基礎."而朱曉紅目前考慮的是,趁眼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到上海去"搶"一大批人才."無錫幸福指數更高,搬它兩萬個人過來."
老工業基地升級
事實上,無錫的產業轉型已是迫不得已.
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其紡織等輕工產業在新中國成立前就聲名遠播,解放后,無錫的機械制造業又嶄露頭角,在行業內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20世紀80至90年代,無錫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成為了"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之一.但與此同時,無錫的發展瓶頸也日益顯現.
無錫軟件外包產業的覺醒,緣于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的一次座談會.
朱曉紅至今清晰地記得,2005年8月初,李源潮在到深圳、上海張江高科等地調研后,在南京召開了由軟件企業老總和軟件園領導參加的座談會.在會上,李源潮指出,江蘇的人口密度為全國之最,但缺乏煤炭和電力等資源,土地資源也很緊張;同時江蘇卻是一個制造業大省,二氧化硫排放厲害,大江大河都有污染."李書記說,這種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朱曉紅說,"這與無錫的現狀完全吻合","不轉型不行了!"
事實上,進入21世紀后,無錫的轉型一直在進行.近幾年,無錫的國有資本已經從小天鵝、威孚、慶豐等著名生產型企業中全部或大部分撤退.據不完全統計,無錫已關閉傳統和有環境污染的企業1300多家.其中,僅化工企業就有772家.
如今,無錫的高端制造業已頗具規模.高端制造業聚集的無錫新區,現已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液晶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汽車電子及部件產業基地,累計批準注冊外資130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00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1500多個.
無錫新支柱
那么,哪一個新興產業能夠成為新的支柱呢?
正是在2005年8月的那次座談會上,李源潮提出了"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路徑."以前我們只是跟著北京、大連走,座談會后,我們才真正把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制定了《軟件產業發展規劃》."朱曉紅說.
盡管如此,海輝(國際)集團高級副總裁孫永吉仍表示,"10年前,如果無錫不是注重引進生產型企業,而是發展軟件業,這個城市今天的面貌就大不一樣."但他同時表示,無錫將抓住了第二波發展機遇,"未來兩三年,這個產業的發展將超過以往10年".
事實上,4年前,無錫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在行業內還很不起眼.2004年,作為無錫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集聚地的無錫新區,僅有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120家,從業人員不到4000人,銷售額僅30億元人民幣.
但近幾年,無錫新區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已呈跳躍式發展的態勢.2007年,企業數已增加到300多個,從業人員2萬多人.而截至目前,這些數字已躥升至企業552家,從業人員4萬人.
無錫新區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的銷售額也一路飆升:2005年比2004年翻了一番,達到60億元;2006年和2007年又增至101億元和150億元;2008年預計可達到210億元.根據國家科技部的排名,在全國33個軟件園中,無錫新區的軟件園已躍居第五.
根據無錫新區2007年制訂的《軟件產業發展規劃》,2012年,其銷售額要達到600至800億元.
2008年,恰恰是全球金融危機悄悄來臨之際,無錫新區又將銷售額目標提升為1000億元.這個數字接近2008年的5倍,約占無錫新區全部銷售額的15%至20%."我們的壓力很大."無錫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曉紅坦言.
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顯然不愿錯過外包產業今后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如此向本報記者闡述發展這個產業的意義:"這是一個新興的、具有成長性、具有爆發力的產業.它會集聚高層次人才,它是一個低污染甚至無污染、低消耗甚至零消耗的產業."
楊衛澤說:"它會逐步成為我們的支柱產業,我們希望無錫能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的高地,世界服務外包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