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業著稱的江陰,在新一輪產業轉型中,把文化創意產業置于突出位置,實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昨天,由經濟日報社與江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金一文化創意產業高峰論壇暨江陰金一文化產業園揭幕儀式在江陰臨港新城舉行。江陰金一文化產業園的開園運營將為我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經濟優化轉型、實現“彎道超越”增添強大動力。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經濟日報社副總編丁士、江西省政協常務副主席王林森、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曹衛星、文化部社文圖司副司長李宏以及我市領導朱民陽、吳崇翟、黃滿忠、薛良、徐冬青、龔振東出席揭幕儀式。市委常委、臨港新城管委會主任薛良主持揭幕儀式。
張梅穎、鄭新立、王林森、曹衛星、朱民陽等共同為江蘇江陰文化創意產業園、江陰金一文化創意產業園、江西省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江陰金一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金一文化創意產業交易中心揭幕。
揭幕儀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說,金一文化產業園落戶改革開放的排頭城市、科學發展的先行城市——幸福江陰,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既關系到當前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涉及到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和長遠戰略。經濟危機中要善于捕捉商機,開拓視野。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目標,提出必須把保增長、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思考和探討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增長、擴大內需、產業結構調整的意義和作用,這是一件于國于民極其有利的大好事情。江陰市委、市政府能登高望遠,積極作為,善于在危機中尋找商機、在逆境中尋找市場,重視軟實力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培育新的、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點,表現出了超前的勇氣和智慧。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中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主要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達到GDP的10%。江陰改革開放30年來,從“江陰制造”走向“江陰創造”,這其中得益于注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我們要珍惜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重要經驗,這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重要資本,也是化解危機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
江西省省長吳新雄為金一文化產業園開園運營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說,衷心祝愿江陰以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契機,更好地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不斷提升本地的軟硬綜合實力,把江陰建設得更美好。同時,祝文化產業園旗開得勝,不斷發展壯大,在鍛造文化產業中頗有建樹、多作貢獻。
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說,改革開放30年來,江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這得益于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得益于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得益于江陰企業家的艱辛創業、創造。江陰以占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占全國二百六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當前,江陰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如何化危為機?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無污染、高創意的特點,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江陰經濟發展處于重要的拐點上,差距要在彎道中拉開,要率先實現“彎道超越”。江陰要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重要的抓手和重要的切入點,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經濟轉型,實現“彎道超越”。江陰將以金一文化產業園落戶為契機,把金一文化產業園作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企業來培育,與企業進行全方位戰略合作,使文化價值轉化為物質財富,用物質財富更好地豐富、提升文化藝術的內涵。
金一文化產業園總投資3.5億元,由北京金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管理、運營。今年年底,金一總部遷至江陰臨港新城,通過3-5年時間打造“金一文化設計之都”和“金一現代傳媒營銷之都”。屆時,金一文化產業園在承辦標準化藝術品交流、交易業務外,將成為金銀貴金屬藝術收藏品、高端郵品的研發設計之都,成為集電子商務平臺、600座呼叫中心以及生產、物流、倉儲等職能為一體的產業基地。
揭幕儀式結束后,張梅穎在曹衛星、朱民陽、黃滿忠、龔振東的陪同下先后參觀了英橋國際學校和江陰農業科技園。張梅穎認為英橋國際學校的辦學理念非常有特色,江陰“三資”投農、發展高效農業和農家樂的做法具有借鑒意義。
揭幕儀式后,還舉行了金一文化產業成果展及大型國畫、油畫展。(沈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