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之冬”,讓我們攜手共度
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月報”顯示:截至2月20日,2009屆畢業生簽約率為30%。這個百分比,意味著多數應屆畢業生的工作還是“未知數”。
如何幫助莘莘學子盡快找到工作?近期,江蘇省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政,對化解當下畢業生就業難題無疑是重要利好。在記者專題采訪中,有關各方也積極建言獻策。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應從入學開始
南京大學化工學院09屆畢業生李磊,已與國內規模最大的藥物化學服務公司之一——上海藥明康德新藥研發有限公司簽約。
小李告訴記者:“我能這么順利地找到工作,與學校在我們一入學時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專家講座有很大關系。從大一就開始了解專業需求走勢,四年間相應地培養自己的特長,找工作時就會很有底氣,更容易中標。”
南大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一般都是做些事務性的工作,而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測評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少。而不少畢業生恰因為缺少這方面素養,找工作常像無頭蒼蠅一樣。
南京師范大學顧雪英副教授介紹說,“生涯規劃”系列課程通過“了解自我”、“了解職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方向選擇決策”三個模塊的輔導,能夠幫助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
擴大用人“需求量”,無錫做法令人眼亮
企業用人“需求量”普遍下降,是當前影響大學生就業重要的制約因素。
但同一個問題,有關專家卻指出,當前我國的大學畢業生不是多了,數量遠遠不足,而高端產業發展不足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性制約因素之一。以制造業為例,發達國家從事制造業的高級技術人才高達40%以上,大部分是大學生。而我國目前從事制造業的大學生比例只有4%左右,相差近10倍。這說明,我國制造業中高端產業的缺失,使得大學生在制造業中難以成規模、可持續地就業。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關鍵,是加緊產業結構轉換升級,為畢業生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無錫市的做法讓人眼睛一亮:2月22日,無錫服務外包暨“530”企業大學生招聘會在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舉辦,120多家無錫服務外包和“530”企業設攤招賢,共提供8000多個就業和實訓崗位,吸引了5000多名畢業生冒雨應聘。更引人注目的是,無錫市還承諾,對與大學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服務外包企業,市政府給予每人4000元的實訓補貼,并給每位簽約的畢業生1000元生活補貼。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丁處長認為,無錫市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對有志于此的大學生由政府“買單”給予補貼,既體現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行經濟轉型的積極引導,又是對企業吸納、儲備高端人才的實質性鼓勵和扶持,也為解大學生就業之急“雪中送炭”,其做法很值得推廣。
高校專業調整設置應當貼近市場
南師大新聞專業的一位同學感嘆說:“我們這個專業,市場太飽和了,南京大部分高校都有新聞系,而招人的媒體很少;即使招也是一個兩個的,哪能吸納得了這么多畢業生?”東南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小李則告訴記者,高考填志愿那會兒,聽說物流管理是個新興行業,預測發展前景會很好。可是,臨近畢業才發現,物流專業的就業形勢并不如預期的樂觀,求職一樣很困難。
高校的專業設置能否與社會需求對接,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命運”。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陶建國等認為,高校專業設置貼近社會需求固然重要,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隨機應變進行專業結構調整,如引導部分學生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改專業同樣重要。2008年,該校得知國家對軌道交通類人才需求特別旺盛,促成相近專業的200多名學生改為軌道類專業,2009年,這部分改專業的學生都成了就業市場的寵兒。
業內人士認為,南鐵院的做法,對高校專業設置與調整如何緊跟市場,具有一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