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著火了?”
印度班加羅爾“24/7”呼叫中心一位女接線員接到一位碰到電腦故障的美國女士的電話,不過這個難題她連聽都沒聽說過:“夫人,您的機器出了什么問題?顯示器著火了?”
此時,她的同事有的在為歐美航班的乘客尋找丟失的行李,有的在推銷信用卡。這里的年輕人形成一個個團隊,承擔著許多不同類型公司的客戶服務業務,這些公司中可能有英特爾,也可能有微軟。
服務外包的風生水起,讓我們驚訝不已。對一個美國人來說,他隨身的筆記本電腦是戴爾的,其中的軟件可能是印度公司研發的,里面的芯片是臺灣公司設計的,而撥通客服聽到的卻是帶有印度口音的英語。
這就是服務外包,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利用外部專業服務商的知識勞力,來完成原來由企業內部完成的工作,使企業能將有限資源專注于其核心競爭力,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快速反應,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服務模式。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的大范圍普及、軟件發展的突飛猛進、電子郵件、搜索引擎……為服務外包提供了高速發展的可能。
服務外包為企業帶來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助推了經濟全球化。華爾街公司一名高級分析員的年薪是8萬美元,而印度班加羅爾的一名分析員年薪只要1.5萬美元,且金融知識豐富、工作效率極高。貝爾實驗室在中國青島開設的研究機構,與美國的朗訊計算機聯機,利用時差,在中國的白天、美國的夜間就能免費使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傳輸。
外包的領域正在不斷擴展,并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美國的注冊會計師可以把客戶的稅收申報交給印度公司完成,還不用擔心客戶隱私被泄露;美國上千名中學生接受印度人的課外輔導,課程涉及幾何、科學、英語……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事,離自己還很遙遠。但是信息化時代,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心靈變得越來越近。當你在北京機場拿起手機,詢問到東京的航班時,誰能保證你聽到的不是帶有愛爾蘭口音的英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