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于印度一個軟件企業商會的阿米特·尼夫薩卡爾最近成為“空中飛人”,頻繁往返印度首都新德里和美國首都華盛頓。他的主要工作是游說美國放棄貿易保護政策,避免印度經濟龍頭產業信息技術外包業發展。
由于金融危機惡化海外市場環境,印度“世界辦公室”的風光大打折扣,全國出口和整體經濟表現也隨之失色。不過,由于對出口依存度較低,印度相比其他新興經濟仍有望平安度過危機,實現令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增長速度。
“蜜月”結束
隨著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金融危機來襲可能宣告印度外包服務業與海外企業的“蜜月”結束。
依托信息服務業的技術領先和成本優勢,印度成為全球知名的業務流程外包中心,享有“世界辦公室”之稱。《財富》500強企業中三分之一向印度外包業務,美國華爾街大約30%的后臺業務在印度完成。
然而,受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影響,西方銀行、保險和投資機構凍結發放新服務外包業務,印度“世界辦公室”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政府2月出臺新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包括保護主義色彩極濃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對印度外包企業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在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Nasscom)負責國際事務的尼夫薩卡爾最近頻繁飛赴華盛頓,為保證印度外包業前景展開游說之旅。
“我們明白,美國一個季度內就有大約400萬人失業,經濟短期內反彈尚無跡象,”尼夫薩卡爾說。但他強調,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旗下1100多家外包企業的發展前景同樣值得關注。
長期跟蹤服務外包業的美國國際技術伙伴公司最新統計顯示,印度服務外包業去年第四季度簽訂的合同總額同比下降22%。印度勞工部今年初公布的就業情況調查顯示,包括信息技術外包業在內的7個重要行業去年第四季度共裁員50萬人。
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預計,受金融危機影響,印度外包業今年產值增速將驟降至17%左右。部分分析人士認為,鑒于外包服務對象國普遍陷入經濟蕭條,印度外包業今年的實際產值增速可能低于上述預期。
美國加特納證券公司分析師迪普塔盧普·查克拉波提說:“Nasscom的數據過于樂觀。印度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業嚴重依賴美國和歐洲市場,但這些市場眼下正經歷深度衰退。這對印度信息技術企業有不小負面影響。”
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美國評級公司標準普爾印度分支機構首席經濟分析師蘇比拉·戈格爾恩說,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大幅削減外包合同,“美國和印度外包業的‘蜜月’即將結束”。
“(印度)信息技術外包業承受經濟壓力,它的重要客戶要么已經破產,要么奄奄一息,”他說:“此外,奧巴馬政府(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基調,也將阻礙該行業復蘇。
雄心受挫
最近10年間,印度服務外包業產值年均增長保持在30%以上,行業收入占印度出口創匯總額的25%之多,對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比例大約5.8%。
外包業這一印度經濟最耀眼的增長模式失去光澤之際,印度出口業整體表現和經濟發展雄心明顯受挫。
受前幾年出口強勁表現的鼓舞,印度政府在2008至2009財政年度之初“雄心勃勃”地將當財年出口額預期訂為2000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實際出口額陡增380億美元。
上半財年,印度出口勢頭不錯,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1%。但從2008年10月起,出口表現一月不如一月。印度政府3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出口額為123.8億美元,同比下降15.9%,為1998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至此,印度出口已連續4個月下降。
在這一財年即將結束時,印度政府調整預期稱,鑒于出口放緩趨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當年實際出口額可能只能維持在1700億美元到1750億美元之間。珠寶、紡織品、塑料和農產品出口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
工業方面,印度去年12月份的工業產值下降2%,為15年來最大降幅。兩年前,印度工業產值增幅最高曾達到13.6%。
在房地產業,印度最大房地產商DLF有限公司的“故事”對該行業的發展和困境頗具代表性。
20年前,DLF有限公司董事長K·P·辛格在新德里郊區古爾岡低價購地建房,隨后十多年間,前身是古爾岡一片稻田的“DLF新城”吸引大量開發商和大約150家全球財富500強企業投資。金融危機爆發前,當地最高檔的住宅小區熱銷,其中一套俯瞰高爾夫球場、面積550平方米的公寓售價高達1億盧比(約合200萬美元)。
隨著危機來襲,開發商們受困于流動性緊缺。即使是身為行業“老大”的DLF,也被迫暫停全國范圍內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的寫字樓項目,以及30多萬平方米的零售項目。DLF執行理事拉吉夫·塔爾瓦說,可能還將暫停一部分住宅項目。
辛格說,印度房地產市場眼下遭受房價暴跌、住房貸款申請數量急劇下降等打擊。如果狀況持續惡化,部分房地產企業將陷入破產。
《金融時報》報道,印度政府和企業家在6個月前對未來信心滿滿,相信印度經濟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夢想已觸手可及。而今,印度政府極不情愿地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預測2008至2009財年經濟增長為7.1%,是2003年以來最慢增速的一年。
但有分析師指出,最新經濟數據表明,本財年印度經濟的實際增速可能低于政府預期,只有6%左右。美國花旗集團估計,印度明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甚至低于6%。
亮點仍存
印度“世界辦公室”的光芒在金融危機中蒙上灰塵,但前景并非一片黑暗。
印度經濟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對出口的依存度較低。一部分分析師因此認為,相比其他部分新興經濟體,印度仍有望平安度過金融危機。在印度,工業或服務業失業者仍可以選擇回鄉種田謀生,旺盛的國內需求足以帶動經濟發展引擎。
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尚卡爾·阿查里雅說,盡管印度中產階級消費疲軟,汽車銷量、旅行航班和高級餐廳消費量大幅下降,但國內需求仍然強勁。印度眾多消費者中,不少人仍務農謀生。他們將收入用于購買肥皂、藥品以及他們工作時穿著的鞋子和衣服等產品。“這就是相對于其他東亞經濟體,印度受全球貿易放緩影響不大的原因,”阿查理雅說。。
他說,印度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農業今年將穩定增長,約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55%的服務業比制造業前景“更樂觀”。
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分析師戈格爾恩也認為,印度經濟各行業的受創程度不同。受金融危機影響,印度紡織業和汽車制造等部分行業可能出現衰退,但“宏觀經濟形勢遠不如微觀那么悲觀”。
即便是受海外環境影響嚴重的外包業,仍有希望之光閃爍。據印度全國軟件與服務公司聯合會統計,印度信息技術企業今年內將提供10萬個新工作崗位。
戈格爾恩說,印度政府出臺的一些經濟刺激措施,如提高公務員工資、取消小農債務、降低營業稅、增加基礎設施開支,都將有利于增加消費支出,尤其是較低收入家庭的消費,“這將在不久的將來支持經濟增長”。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則認為,在所有刺激計劃中,發展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一項可能最有效地促進印度經濟增長。
根據印度政府的刺激計劃,政府年內將增投2000億盧比(約合400億美元)用于學校、道路、發電廠等公共基建項目。此外,政府將授權印度基礎設施融資有限公司在本財年發行1000億盧比(200億美元)免稅債券,重點投放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基建項目。
《經濟學家》援引分析師觀點報道,如果說部分國家投入基建項目的資金可能“有去無回”,那么對于印度這樣一個確實需要大量基建的國家而言,這筆投資則極可能“有去有回”。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印度工業迅速發展,空中交通流量和下線汽車數量也隨之增長,已經超過電網、機場和道路等現有基礎設施的負荷能力。如今經濟增長減速,正是印度發展基礎設施的好機會,有利于日后拉動經濟發展。
在古爾岡“DLF新城”內,開發商們將繼續增建或維修車庫、下水道、污水處理系統和綠化。新城外,由印度政府投資、德里地鐵公司承建的古爾岡至新德里高架鐵路已經動工,是眼下當地最繁忙的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