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21日,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對昆山法院提交的《服務外包產業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需求的調研報告》作出批示,認為“法院提出的意見很好。目前我國在開展服務外包的過程中,法律保護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意識還是一個明顯弱點,單靠知識產權保護法還顯不夠,可嘗試通過政府規章來規范我市服務外包業務開展中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當天,張國華書記將該調研報告批轉下發,要求有關部門進行研究。
近兩年,昆山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轄區內的花橋國際商務城作為我省唯一一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引進總投資超300億元的現代服務業項目60多個,成為全省服務外包示范區。為了更好依法服務大局、服務企業發展,昆山法院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先后走訪安博昆山服務外包產業園、法國凱捷數據處理(昆山)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服務外包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咨詢培訓,通過座談調研、發放問卷等方式,全面分析昆山服務外包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昆山法院在報告中指出,昆山服務外包產業知識產權具有復雜性、層次性和高風險性三大特點,存在著對知識產權權屬約定不明、對核心技術缺乏有效風險防范措施、對服務外包可能涉及的商業秘密保護不力等三大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法院提出六項對策建議。一是由政府牽頭組建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中心,為企業自主創新產品的開發、登記等提供全過程戰略咨詢服務,協助企業辦理知識產權權屬申請、登記等代理服務;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專業培訓,在外包企業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專員,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性獎勵等方式,保障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協調統一。由法院、知識產權局牽頭,定期為企業舉辦業務培訓;三是搭建知識產權公共信息平臺,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司法實踐及產業發展動態信息,幫助企業建立海外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四是利用合同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告知企業應在合同條文中明確規定外包服務過程的責權利、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等;五是健全核心技術和商業秘密使用控制機制。通過簽訂保密協議、建立項目管理與監督機制,明確專人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建立嚴格的分級授權管理體系;六是完善法制環境,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執法力度,暢通企業舉報投訴的渠道。加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推進區域知識產權環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