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王曉初總經理在考察電信信息園區時表示,像中國電信這樣一個大集團,在上海建這樣一個園區是完全必要的。
在亞太樞紐空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亞太樞紐海港——洋山深水港之間1700畝的廣闊腹 地,有一座生態和諧、滿園如春的現代化信息園區——“中國電信信息園”。如今,“中國電信信息園”固定資產總投資已達12.5億元,通信保障區內10幢大樓拔地而起,建筑總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一個未來的亞太信息通信樞紐港正在崛起。這里將成為中國電信的信息及通信保障基地、信息新技術研發基地、轉型業務試驗基地、社區信息化示范基地,它還是個永不閉館的世博企業館。
最新技術的實驗場
一條寬80米、長2公里的中央景觀大道,撐起了園區綠色脊梁,一條條通天大路由此延展,四通八達,“和諧”、“共贏”、“轉型”……每個路名都寓意深遠。一幢幢具有后現代設計美感的銀灰色“方樓”,錯落有致,中國電信學院、上海電信網絡操作中心(NOC)、傳輸中心和數據中心以及亞太地區最大的呼叫中心在此相繼落戶;微軟、華泰保險等紛紛慕名而來。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總經理王曉初在此為中國電信學院揭牌時,特地把園區轉了個遍。王曉初對園區的規劃和管理、設施和環境贊不絕口。
首批培訓學員都是來自中國電信各省級公司的一把手,他們對園區也不禁感嘆道,電信有了這樣一個園區,我們又多了一個核心競爭力。在電信業重組背景下,中國電信信息園的未雨綢繆、適時而建,具有巨大的前瞻意識和戰略意義。在中國電信轉型期,它將成為3G、視頻技術、“三網”合一等最新技術的實驗場。這也是目前中國電信業絕無僅有的寶貴基地。
國內IT業的不少專家來此調研后表示,“中國電信信息園”集聚信息通信、信息服務、信息加工、信息存儲、信息終端等高新技術開發的高端企業,正在快速形成以“中國電信信息園”品牌為特色的信息產業共聚區。
三年建成,三十年不落后
2004年11月1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總經理王曉初到任,中國電信信息園區在這位“園主”支持下,開始崛起。同一天,時任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南匯局局長兼黨委書記秦永虎走馬上任信息園區開發建設部主任。面對當時國家宏觀調控的壓力,面對中國電信集團和上海電信盡快開發園區的期望,秦永虎帶領園區人一個“干”字在園區叫響。
“三年建成,三十年不落后”,是園區建設立下的軍令狀。要建成世紀精品,我們必須向“生態”聚焦,5年后園區就是座大花園!一個好的規劃是成功的一半。中國電信信息園區整體規劃設計進行國際招標,4家國際公司參與投標。根據規劃,占地近1700畝的園區綜合容積率為0.4,水面覆蓋率為13%,綠化覆蓋率超過60%,可謂生態化、人本化的大手筆。按照定位和目標,園區又劃分為通信保障區(B區)和信息產業區(C區)兩大板塊,并著力打造亞太信息樞紐、信息社會體驗區、IT產業集聚區和自主創新基地等四大功能。
亞太信息通信樞紐港正在東海之濱屹立,中國電信信息園區正以它的無限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它將成為中國電信全業務經營轉型攻堅的“鳥巢”,孵化出一枚枚業務“金蛋”。
(唐衛剛 中國信息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