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以后,其中大批企業當起了“甩手掌柜”———把“非核心”業務“甩”給了服務企業,不僅加速了主業的集約化,而且推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服務外包具體可分為設施管理外包、信息系統外包、人力資源外包、物流外包、研究與開發外包、財務管理外包和售后服務外包等。根據外包目的地是否在國內,服務外包又可分為在岸服務外包和離岸服務外包。簡單地講,離岸服務外包就是公司將其服務業務交給其他國家的獨立企業來做的一種經營方式。
中國政府制定支持服務外包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鼓勵跨國公司把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到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排名由2005年的第8位提高到第5位。這其中受益最多的就要屬國內的中小企業。現在允許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擴大運營范圍,新增加服務外包等經營活動,這對國內民企承接服務外包提供了新契機。
在服務與產品之間一直存在著“誰依托誰”的話題。最初可能是“服務依托產品”,隨著企業不斷升級,則轉換為“產品依托服務”。要做強商務服務,需要以市場化、專業化為核心,增加專業服務能力。
要找到合適的“伙計”,能幫助企業保質、保量、高效地完成那些相關業務,靠的不僅僅是“掌柜”的決斷力,更要依賴于整個現代服務業市場的完善和發展。
上一篇:山東重大新藥創制中心正式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