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間為經,南海在悠長的畫卷上描繪著城市藍圖,千年古郡魅力綻放!
以空間為緯,南海在廣袤的大地上舒展著雄韜偉略,廣佛明珠乘勢而起!
改革開放三十年,南海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過渡、更新到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產業,在城市產業轉型的內驅力下,南海三十年來所積累的龐大產業資本急迫尋求再投資的突破口,在新興產業領域,正在崛起的南海信息服務業特別是軟件外包產業,能否成為城市經濟時代寵兒?現實正在給出最有力的答案!
廣佛融合助力,信息產業啟航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粵港澳經濟合作圈的中心、廣佛都市圈的核心區,經濟蓬勃、生活舒適、人杰地靈,環境優美。南海毗鄰廣州,環抱佛山城區,臨近港澳,是廣佛城市中心區的交通樞紐。目前,南海與廣州之間已基本實現道路對接、公交互通、通信同網的小三通”。2009年3月19日,廣州、佛山兩地人民政府在南海正式簽署《廣州佛山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就城市規劃、產業協作、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實現跨行政區劃聯動和全面對接,這為南海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南海產業經濟基礎良好,發展規劃緊跟國際步伐,鋁材、五金、汽配、家電、陶瓷、紡織、旅游等產業歷史悠久,全國聞名,素有廣東四小虎”之稱。目前,南海已形成完整的、有機的產業鏈,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急劇升溫。2008年,南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0.8億元,增長16.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14億元,增長14%;稅收總額207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1元,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158元,增長7.7%。
近年來,南海大力實施雄鷹計劃”,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技改、融資、人才等問題,推動企業品牌化、規模化發展進程。同時,南海也正處在城市、經濟轉型階段,信息服務業作為典型的科技型、環保型產業,是推動南海城市經濟、建立可持續發展型綠色工業體系和構建服務型電子政府的重要支撐,是南海新時期發展的重中之重。
信息引擎發力,產業升級提速
自1996年南海成為國家科委網絡建設綜合試點開始,南海已走過了精彩的十三載春秋,譜寫了篇篇華彩樂章。全國城市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建設試點、國家首批信息化試點、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專利管理信息平臺”建設試點、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及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試點、廣東省數字家庭行動計劃試點、國家(佛山)顯示器件產業園、中國電子政務最佳運維服務機構20強·····南海信息化建設捷報頻傳,關注不斷。
南海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可與大城市媲美,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及電子商務的應用非常普及。近年全省進行的企業信息化調研數據顯示,南海的企業信息化普及率接近98%。近幾年,在信息傳輸服務業方面,南海建立了完善的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無線網等基礎性信息傳輸體系,電話語音服務、有線寬帶服務、數字電視服務、數字廣播業務等應用廣泛普及;在數字內容服務產業方面,建立了數字工業設計基地和數字媒體基地,培育并推動文化創意、數字設計、CG動漫等產業發展;在信息技術服務業方面,先后與eBay、富士通、Redhat、Autodesk等國際龍頭信息服務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于電子商務、數據處理、技術咨詢培訓、軟件設計等方面展開合作。南海大學城及珠三角眾多高校也為區內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這無疑為南海的信息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
2008年12月,廣東省信息產業廳批復同意南海區建設廣東省網絡創新創業示范區”,并于2009年4月正式授予南海區廣東省網絡創新創業示范區”牌匾,希望南海再接再厲圍繞網絡”做大文章,為全省信息化建設探索新經驗。
目前,南海區政府牢牢把握機遇和挑戰,以全新的多維融合的發展方式實施各項信息服務業工程項目——政府部門牽頭搭建公益性、基礎性的網絡創新創業平臺,提高創新能力和增加創業機遇;優化重組資源,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互動融合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打造機制創新、服務創新的創業載體,營造發展空間,促進都市型信息產業發展。南海正在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園區,以有效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力,提高市民生活滿意度,推動區域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為全省的信息化建設及信息服務業發展探索新道路。
新興產業聚集,服務外包領航
南海現有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南海軟件科技園和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三大產業園區。其中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是廣東近幾年新建的金融信息服務業明日之星,配套設施完善,發展勢頭迅猛;南海軟件科技園是廣東省內老牌軟件園,已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則是南海抓住經濟結構轉型提升的契機而發展的新型都市型產業聚集區,是南海未來發展的核心。各園區在享受南海總體的保障體系外,還根據各自定位建立了與自身建設環境相適應的保障體系,確保產業保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速各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
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
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圖一,以下簡稱金融高新區”)位于南海桂城千燈湖畔,于2007年7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授牌成立。在2007年6月5日的全省金融工作會議上,以及隨后出臺的《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金融產業建設金融強省的若干意見》文件,原則上明確了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的功能定位,即以良好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吸引大型金融企業后援服務機構落戶,為駐粵金融企業改革創新、做大做強提供優質的后臺服務”。同時,結合廣東金融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推動地方中小金融企業實現前后臺業務分離,改進運營效率、改善經營績效;為外資金融機構創造適宜的條件,鼓勵其在金融高新區內設立高水平的后臺服務機構。
2009年1月8日,國務院頒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建設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建設成為提高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粵港合作、實施金融強省戰略、輻射亞太地區的現代金融產業后援服務基地,致力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的數據處理中心、呼叫中心、災備中心、培訓中心、金融創新研發中心等后臺機構、以服務金融業為核心的服務外包企業及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落戶。
金融高新區占地面積6.5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2.5平方公里,分為A區、B區和C區。自成立以來,先后有國內外100多家金融機構進行溝通和洽談,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擔保、基金、BPO業等多個行業及前臺、后臺領域,并成功引進了一大批國內外金融機構及以服務金融業為核心的服務外包企業,其中包括: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亞太區后援中心)、中國人保集團公司(南方信息中心,含數據、災備、培訓、研發、電話營銷、呼叫等中心)、新鴻基金融集團(國際金融綜合服務區)、招商銀行(后臺服務中心)、廣東三泰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票據電子化處理、遠程補錄及數據補錄為一體的金融服務外包中心)、日本富士通數據中心、新宇軟件等一大批優質項目。截至2008年12月31日,金融高新區已有12個項目簽約進駐,涉及總投資額60億元、總建筑面積達100萬平方米。
圖一 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
南海軟件科技園
南海軟件科技園(圖二,以下簡稱軟件園”)始建于1998年,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是南海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工程,被評定為廣東省四大軟件園之一、廣東省五大大學園區之一。
軟件園位于南海獅山,地處廣州、佛山交匯處,鄰近三山國際貨運碼頭、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等,交通十分便利。園區規劃以社會經濟、中西文化為依托,充分考慮人文、科技、環境、人居、交通等因素,力求達到自然生態與景觀規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統一,為蒞園工作的科技人員創造靈感流動的生態環境。目前,軟件園已具備良好的道路、供水、供電、排污、郵政、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內已建成生活配套區、行政服務辦公大樓、商業金融服務網點、公共交通設施、體育設施、特色商業街、醫療服務設施等,為區內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998年廣州中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落戶園區,成為軟件園第一家入駐企業。隨后,軟件園陸續引進了一批優質項目及企業,初步形成了一個基地,多個企業園區和多所大學組成的科技創新園區格局。
軟件園以軟件外包、數字媒體、信息教育等三大產業為主,目前已引入南海國凱數字媒體產業園、東軟集團華南軟件與服務外包基地、朗肽生物制藥、南海(國際)工業設計基地、百合醫療科技、天富電子、日商電子、TCL小家電、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并引入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南海東軟信息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等幾所高校,園區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軟件園同時配套了多個功能服務中心,其中包括科技創業中心、研發樓A棟、研發樓B棟、電子證書認證中心以及若干個國際級工程技術樣機中心、中山大學佛山研究院、廣州大學萬寶工業研究院、廣東平板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多項工程。
近年來,軟件園逐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使園區在研究與引進新軟件技術、創新開發軟件新產品和加快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此外,還通過完善園區的服務功能,培育出一批中、小型軟件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園區的總體實力。
軟件園對進駐的企業實行零收費”一站式政府服務,為其統一代辦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協助企業解決裝修、員工居住、飲食問題,大大縮短進園企業由注冊到正式運營的周期,降低了創業成本,促使企業把初期的有限精力集中在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上。同時,在稅收、人才引進及教育等方面均享有相應的優惠政策。園區亦可享受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有關優惠政策,園區內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可享受有關國家和省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的優惠政策。
未來,軟件園將發展成為南海信息服務業的人才培訓基地、青年實踐創業基地和軟件產業基地,形成以軟件產業、數字媒體產業、動漫產業、信息教育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作為網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網絡化教育將高度發達,利用全球先進教育資源,培養人才、吸引人才;作為工業設計服務基地,廣泛吸取工業設計精英智慧,服務全省各行業工業設計環節,切實優化提升傳統產業產品、工藝、生產等關鍵領域;作為青年創新創業計劃實施基地,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實現學校、教師、學生、園區共贏;作為軟件產業基地,將大量匯聚軟件生產企業,成為南海經濟新的增長點。
圖二 南海軟件科技園
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
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圖三,以下簡稱產業基地”)于2009年4月28日在南海正式啟動,由廣東省科技廳批準設立的廣東高技術產業重點培育區”也同時舉行了授牌儀式。產業基地將聚焦高新技術及其產業,著重在南海發展都市型、高端化、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注重培育孵化,培育新興的、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大批科技項目和科技型企業;形成區域聚集效應,建立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鏈,營造有利于產業集群式發展的創新創業環境。
產業基地定位為:以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及文化創意和面向生產制造和商貿流通的信息技術服務等為主導的產業集聚。特別是藉著國際服務業轉移和 CEPA 實施的機遇,致力于承接軟件設計和動漫游戲設計等信息技術外包、跨國公司的業務流程外包(包括客戶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與財務管理、呼叫中心、采購運輸管理)等業務。
截至目前,已有30億規模的都市型產業資本向產業基地聚集,形成強大的吸管效應”。基地內,天安南海數碼新城一期和瀚天科技城一期已經在2008年先后投入使用,現已有過百家企業入駐。產業基地還將對高科技的中小型企業在融資方面出臺建立風險投資基金、財政政策支持和實施雄獅計劃”等多項措施,予以極大的扶持力度,使其成為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產業基地堅持都市工業與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將打造一個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功能復合、產業與社區融合的具有濃郁創新氛圍的、在珠三角有較大影響力的都市型、開放式、綠色生態科技產業帶,成為珠三角工業化先行地區產業升級的示范區,成為南海都市型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之一。
圖三 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
近幾年,隨著多個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園區的建成,南海在信息、技術、研發、設計、實驗、應用、咨詢、人才等諸方面積極鼓勵并切實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和企業技術提升,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以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南海軟件科技園和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為平臺,南海的金融、高新科技、軟件外包、電子商務、動漫創意等產業將取得突破性發展。站在新的跑道上,南海將似雄鷹般展翅翱翔,向世人一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