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戰略性產業方興未艾的背景下,工信部正在設法改進對中小創業型科技企業的扶植模式。
12月17日,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副主任邱善勤博士向記者透露,該中心正在著手建設一個名為國家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的大型的公共服務平臺,這一平臺將大大改善中國中小企業的研發、經營環境”。
而這一平臺的意義在于徹底改變扶持新興戰略性產業門類的中小企業發展的模式。
我們將把有限的資金,用來建設為所有企業服務的公共平臺,而不再是將扶持基金分散地投向企業。”邱善勤表示,這將是國家將來扶持新興戰略性產業的重要方向。
2009年9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在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領域建設一批產品研發、檢驗檢測、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平臺”。
而來自工信部的消息則顯示,目前此類平臺的建設,正在提速。
反思普惠式扶持模式
作為國家核高基”領域專家,邱善勤曾經多次主持實施國家及地方政府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項目,而在總結近年來國家的一些扶持策略時,邱善勤顯得頗有心得。
越是國家扶持力度大的企業,最后產出的效果往往越是糟糕,而一些國家沒有怎么扶持的企業,最后反而做出了很好的產品。”邱善勤告訴記者,這是近年來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怪圈,那些躺在政府身上”,每年獲得政府扶持資金的企業,反而長不大。
有的企業感覺政府發展自主創新就有義務對他們進行扶持,因此每年都習慣性地向政府伸手要錢要政策。我們這幾年在反思,是不是一些扶持政策把企業‘帶壞了’。”邱善勤對記者表示,過去政府在一些新興戰略性產業上的投資方式,有許多誤區。
以軟件、集成電路行業為例,由于中小企業的數量眾多,政府對相關行業在研發等方面的扶持資金被分散到眾多的小企業身上,這樣對單個企業來說則意味著政府扶持力度十分有限。
其實總的投入,一點都不少。”邱善勤指出,中國在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小企業上,思路和歐美有較大的不同,我們以直接扶持為主,而歐美則把大部分投資放在建設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公共平臺上,這兩種模式效果差別很大。”
地方現有平臺或被整合
據邱善勤透露,CSIP目前正在醞釀在國家軟件、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擴大建設一個國家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據悉,這一平臺將包括八個子平臺,包括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知識產權平臺等。
而在操作形式上,邱善鄞建議設立一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金,來全權負責操作這一平臺的建設。在這一基金引導下,可能會接納來自民間資本和社會捐贈的力量,進一步放大這一平臺的效益。
他并沒有透露這一基金的具體規模,但表示國家將對這一項目進行持續的投入,以產生累積效應。目前,這一平臺已經開始了前期建設工作。
在過去幾年,隨著無錫尚德、百度、藥明康德等一批優質的高科技創業企業成功上市,帶來了強勁的財富示范效應,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而大批科技創業企業的創立,加劇了我國對公共服務平臺的需求。
我們在硅谷工作的時候,可以享受到美國政府建設的各種公共研發平臺的服務,這讓中小科技企業節省了許多設備添置、軟件購買等方面的資金,而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仍然十分滯后,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研發的難度。”無錫一家由海歸人員創辦的IC設計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些創業期的科技公司的基礎設備可能也就是幾臺簡單的電腦,研發條件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研發的推進。”邱善勤介紹,許多中小軟件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甚至使用盜版軟件。而如果由政府來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則可以避免這一尷尬。
而在集成電路行業,一套好的設計工具花費十分高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好的設計工具能極大地降低研發風險。而一個中小企業如果自行購買設計工具,使用率不高則形成了資源浪費。
隨著云計算這樣先進技術的出現,使得國家建設這公共服務平臺的設想成為現實。例如在軟件領域,企業只需要登陸該平臺,獲得一個軟件授權許可(License),就可以在遠程電腦上使用正版的軟件。邱善勤表示,這一平臺使用云計算技術來存儲和運算,大大地加快了運營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在這種模式下,一個中小企業每年只要出10萬元的平臺使用費用,就可以享受價值1.5億的軟件資源。
而由工信部出面建設這一平臺,另一個意圖在于整合各地分散的公共服務平臺——在過去幾年,為了扶持地區新興產業,北京、上海、蘇州、無錫等城市都投入巨資建設本地的公共服務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例如無錫云計算中心建設1年多以來,由于本地的企業用戶目前仍十分有限,應用量一直偏低。
將來我們會把各地的公共平臺都整合進來,成為我們的子平臺,讓各地的優質服務平臺,為全國企業服務。”邱善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