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Gartne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12年,將有四分之一的BPO大企業不會再以獨立的實體而存在。未來若干年內,并購和新的BPO企業的涌現將有可能改變BPO服務商的群體格局。
根據Nasscom統計,BPO產業的現有規模大約是110億美元,到2012年,有可能會增長到500億美元。這一增長可能因其出口收入增加而直接使印度GDP增長約2.5%,提供直接就業崗位200萬個。
在某種意義上說,企業整合進程已經開始。去年,印度塔塔公司收購了Citigroup旗下的印度子公司。去年最大的一樁收購案是英國的Xchanging公司收購劍橋解決方案公司(Cambridge Solutions)75%的股權。Aegis也在去年進行了收購活動。印度大部分的高端企業,像Genpact, TCS BPO, Firstsource, HCL BPO, Aegis, Aditya Birla Minacs, 和Infosys BPO都已在過去的兩三年里進行過企業收購活動。
近日,就資產而言,瑞士最大的銀行瑞銀集團,已經將其在印度的后臺服務業務子公司連同一份價值高達4.42億美元的、為期五年的外包服務合同,以約7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跨國服務企業康尼贊科技公司(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這一并購將會加強康尼贊科技公司的BPO業務,也有助于其發展與現有客戶瑞銀集團的關系。
除了Aegis公司在大舉進行企業并購活動之外,印度埃莎集團(Essar Group)也在兜售BPO企業。最近,Aegis以一個未加公開的金額收購了斯里蘭卡的BPO龍頭企業iSmart Timex公司的80%的股權。這是Aegis公司的第14次收購。根據媒體報道,埃莎集團正在考慮對埃莎科技控股公司進行合并,埃莎科技控股公司是為整個集團提供公共服務業務的企業。這一合并將有助于Aegis公司實現業務的多元化,從而進入F&A、HR和薪酬代付等一些新的服務外包業務領域,也會給該公司帶來一些行業專業知識。
iGATE公司和Infosys公司也在尋求收購。Infosys正在BPO和KPO領域尋求一種并購式增長方式。
由此可見,一些數量可觀的整合活動已經在BPO行業展開,而且這種整合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進一步加快。如果目前的經濟衰退繼續發展下去,在市場上收購一些小型BPO企業是很合算的。美國的經濟衰退正在迫使更多的第三方外包服務企業和直營子公司不得不予以出售。
Gartner的報告是對的。經過一個長時間的擴張階段,整合是必然的。同樣,就目前的市場趨勢以及客戶需求來看,這一整合的可能性要高出25%,”Adventity 公司的CTO Rajendra Sawant說。
隨著行業的成熟,難免會發生某些整合。目前的經濟狀況也同樣會推動這一趨勢。經濟危機,虧損的合同以及不能適應標準化的交付模式,許多企業都要在其目前的境遇下掙扎求存。
CSS公司的CEO Nick Sharma說:當然,就BPO行業目前的發展方式來說,必定會發生一些收購兼并行為的,而目前的經濟危機無疑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自身也在尋求并購式增長方式。我們正在尋找一些三類和四類BPO企業進行收購,特別是在金融保險和醫療保健領域。” CSS公司有BPO業務,該公司不久后要在菲律賓再成立一家超過1000個職位的BPO企業。
緊隨其后的便是vCustomer公司的Navin Joshua。vCustomer公司自己也在到處尋找收購對象。vCustomer公司的常務董事Navin Joshua說:由于我們是一家現金非常充裕的企業,所以我們正在不斷地尋找收購機會,或者是在追求一種并購式的發展機會。展望未來,我們的并購行動可能會加快。”正在尋找收購對象的另一家BPO企業是Adventity公司。Adventity公司的Sawant說:我們正在尋找并購幾家提供抵押及保險外包服務的公司。本來,我們已經有了在抵押及保險外包服務領域的很好的服務產品組合,我們是想通過一些戰略收購來擴展在這一領域的業務。”
盡管經濟衰退加速了行業整合的進程,但這不是其主要原因。Sawant解釋說:印度BPO市場是一個營業額很大的業務分支,但營業利潤卻在持續下降。因此,以量取勝和用基于平臺的服務模式來降低成本的新的價值定位便成了BPO行業的制勝法寶。為在短期內實現這些目標,整合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Gartner研究副總裁Robert H Brown說:由于外包服務商面臨經濟危機、虧損合同以及不能適應標準化的交付模式等問題,許多企業都要在其目前的境遇下掙扎求存。有些會被收購,而另一些會退出市場,完全被那些交付自動化的、公用設施服務的BPO業務的、有活力的新的參與者所取代。”
六點跡象
Gartner的報告進一步指出6個需要留意的主要跡象,這些跡象也許會傳遞所預見的市場衰退信息。該報告也指出了哪些BPO服務商有可能會成為收購的對象。
首先是長期簽署無利可圖的合同。在經濟衰退時,許多BPO服務商一直在簽一些不賺錢的合同,而不去更多地考慮這些合同對企業持續經營的影響。其次,服務商要為許多交易合同而工作才是至關重要的,因而,服務商應該能夠滿足多個客戶的需求。
根據Gartner的報告,能對BPO產業格局的未來變化起到重要作用的第二個因素是對金融服務業的依賴程度。金融服務占整個BPO市場的約三分之一;且金融服務則是首當其沖地遭受信貸緊縮和金融危機的沖擊。Gartner認為,如果某服務商的營業收入的85%以上都是來自于金融行業,那么這就是該服務商利害攸關的原因所在。
第三個因素是資金短缺無法參與新項目的招投標。該報告指出,一些資金杠桿化程度很高的外包服務商也許不能夠獲得競標一個業務機會所必須的資金,而這些業務機會是頗具吸引力的。除了投標和制作建議方案的成本之外,大額BPO合同還通常要求外包服務商自身做前期的大量現金投入。為此,越來越多的外包服務商正在對BPO業務的基于平臺的外包服務方式進行投資,即客戶需要采用服務商的標準平臺和服務水平協議,而與原有的撤裁后轉移(‘lift and shift)”的策略截然不同。那些依然在撤裁后轉移(‘lift and shift)”方式上花代價的、資本杠桿程度很高的服務商很可能會遇到資金需求的難題。
在平臺日趨成為通行之規的時候,一些大型的、有實力的BPO企業很可能是現有機遇的最大受益者,而較小的企業會發現很難生存。這將進一步引起市場上更多的企業整合。
顯然這是一個動蕩的局勢。可以肯定的是,市場上存在的企業數量會變少。然而,這對于那些對市場有更深了解和在市場上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Joshua說。
報告中也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BPO協議的撤銷和返回內包的趨勢在上升。在Gartner 2008年度的BPO服務買家調查報告中透露,2008年的合同撤銷率從2007年的數據相比,呈大幅上升態勢。因此,Gartner建議,買家要在合同中明確退出機制,且要為合同的終止預留不可預見費,特別要在協議簽訂之前考慮這些問題。
到2012年,是否會有1/4的BPO大企業仍能夠作為獨立的實體而存在,還需拭目以待,但是,如果目前的情況就這樣繼續下去的話,外包產業的格局將在不久的將來會經歷一場重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