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一群年輕人巧指如飛,一份份合格的數據處理表格瞬間傳到了千里之外。
這是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華拓數碼科技有限公司2000平方米錄入平臺里的場景。如今,這家以業務流程外包(BPO)為主打業務的企業已穩居全球業內百強。
7年前,當26歲的徐巖創辦這家公司時,全部家當”只有十幾個人、六七臺簡單的電腦。當時,服務外包”對大慶人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短短幾年時間過去了,大慶服務”已成為服務外包界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大慶服務外包園棟棟林立的高樓,紛至沓來的近百家服務外包企業,幾千名忙碌的身影,金燦燦的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牌匾……服務外包已成為大慶人耳熟能詳的詞匯,成為大慶經濟棋盤上一枚舉足輕重的棋子。目前,大慶市服務外包企業已達到117家,今年的營業收入將超過60億元。大慶將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300家,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營業總收入實現150億元。
在大慶服務外包園,一個安家不久的新房客”格外引人注目,經常迎來各地的參觀者,這就是百湖藝術群落。和百湖藝術群落一樣火熱”的,還有大慶市大力扶持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正在建設中的大慶文化創意產業園六大功能區之一的百湖藝術群落,雖然暫時棲身在大慶服務外包園,卻已吸引了幾十名國內藝術家入駐。大慶將力爭通過3~5年時間,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成為融合國際文化元素、匯聚東北亞文化產業資源、獨具大慶特色的國內一流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到2011年園區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真正擔負起創意興市、文化興城”的重任。
大慶油田開發50年來,提起大慶,人們的腦海中除了油,還是油!可是這幾年,一個個新興的產業正在改變人們的印象。在原油產量遞減不可逆轉的形勢面前,未雨綢繆的大慶人把眼光盯在了接續產業的發展上。大慶市委書記韓學鍵說,依靠資源的產業總有衰竭的一天,只有那些不依賴資源的產業,才是最具長久競爭力的產業。大慶要實現以油養城”向以城養城”轉變,就是要大力發展那些新興的產業,告別一柱擎天”,迎來百業興旺。
時節已是嚴冬,在大慶物流園區,仍是一片火熱的繁忙景象,一輛輛滿載的大型貨車穿梭不停。這兒的日吞吐貨量已經達到1200噸,高峰時期1500噸。”大慶公路貨運站站長王成說。
公路貨運站是大慶物流園區一期工程,2008年末正式啟動運行,填補了大慶市物流產業沒有貨運場站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