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特阿拉伯到美國的圣地亞哥,印度信息科技外包公司已經在全球各地設立了業務。然而,他們卻難以開發前景最為看好的市場之一——喜馬拉雅山另一側的鄰邦中國。
對于印度先驅的外包集團而言,打入中國市場太過艱難,以至于他們寧愿談論拉丁美洲的潛力,也不愿談論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
不過,一些企業仍試圖進入中國市場,它們意識到了錯過迅速增長的中國大型企業所帶來的盈利機遇的代價。印度最大的IT外包企業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TCS)昨日表示,計劃來年將在華員工數量(目前為1100多名)增加一倍。
印度軟件業領袖普遍將中國和日本視為最難攻克的外包市場。之所以難以進入日本,是因為該國企業明顯抵制變革,并且在創新方面缺乏緊迫感;而難以進入中國,則是因為文化差異。印度IT業普遍使用英語作為媒介,這也為進入中日市場帶來了語言上的挑戰。
總部位于孟買的TCS公司首席執行官N•錢德拉塞克蘭(N. Chandrasekaran)表示:盡管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但了解它需要時間,這并非易事。”TCS在全球擁有大約16萬名員工。
我們希望增長,我們希望更快地增長,但我們需要時間去了解這個市場、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中國的離職率高于印度,這讓事情有些棘手。”
印度大多數外包企業已在中國設立了業務。它們認識到了為擁有龐大客戶基礎和眾多員工、發展迅速的大型中國企業提供服務的潛力,以及開發專業技能、以服務于亞洲其它地區的潛力。
總部位于班加羅爾的IT服務企業威普羅(Wipro Technologies)在成都設立了一家全球派送中心,該公司在上海也建有一家工廠。成都中心為制造業、銀行業、金融服務和保險業提供服務。該公司可以用英語、漢語和日語提供專業服務。
印度最大的業務流程(BPO)外包集團Genpact在中國長春、大連和上海三個城市開設了BPO中心。
威普羅聯席首席執行官蘇雷士•維斯瓦尼(Suresh Vaswani)把難以形成規模歸因于一些更細微的市場問題。他表示,印度靈活的私人部門常常發現,難以與中國更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導的企業達成協議。
他指出,印度企業與在華跨國企業和大型中國公司非常有可能合作。但他建議,任何企業戰略都必須考慮到市場的政府影響”特性,以及在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的必要性。
Genpact首席執行官帕拉蒙•哈辛(Pramod Bhasin)認為,印度在經商方面的企業家風格,不容易與中國更為審慎的商業文化相融合。
哈辛表示,成功的秘訣之一,是懂得如何把握中國的企業權力結構和可能帶來業務機遇的復雜人際關系。另一個秘訣是向麥肯錫(McKinsey)、IBM和埃森哲(Accenture)等獲得成功的美國公司學習——確立中國身份、雇用中國員工是關鍵所在。他簡單地表示:在中國,我們就是中國人。”
盡管存在種種障礙,但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大型中國公司,越來越愿意外包某些服務,以創建一個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
中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鼓勵外包行業。根據審計公司德勤(Deloitte)的數據,去年中國外包業收入增至260億美元左右。本月早些時候,中國財政部宣布,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對21個城市的外包服務提供商從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中國外包業高管表示,印度公司的在華業務很難發揮最大效用。中國領先的外包服務提供商軟通動力(iSoftStone)副總裁潘思哲(Seth Pinegar)表示:對中國公司而言,與本國員工一起管理大規模業務要容易得多。”
印度外包業遭遇的這些困難,已經引起了本國政府的注意。今年早些時候,印度商務部長阿南德•沙瑪(Anand Sharma)得到了中國總理溫家寶本人的承諾:要讓明顯有利于中國的雙邊貿易關系恢復平衡。
除了寶萊塢電影和印度香米,印度IT業被選中,作為讓這兩個全球增長最快、卻截然不同的大型經濟體融洽相處的矯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