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感言
北京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地方,市政府和開發區的支持、中國的快速發展讓我趕上了創業的最好時機?,F在回過頭看,我選擇回國創業是正確的。
實習記者 舒芳靜
溫文爾雅,謙虛內斂。這是記者對白昌的第一印象,我只是公司約30個海外學人中的一個。”美國貝勒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美國默克研究試驗室生物化學博士后、美中醫藥協會執行理事會成員、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生物副總裁;擁有14年生物醫藥研發經驗;在細胞、自然等權威雜志上發表30余篇醫藥學相關論文;獲得2項發明專利——擁有驕人頭銜和成就的白昌卻連連說自己沒什么建樹。
18年海外留學、工作
本科、碩士均以化學為主的學習滿足不了白昌的求知欲,他認為生命科學才是更振奮人心、與人體有更根本聯系的學科,于是,1990年碩士畢業后,白昌懷抱著中學時的諾貝爾獎情結踏上留學之路,一去就是18年。
1996年,順利拿到博士和博士后的白昌留在制藥業的老大”——美國默克公司,先后擔任高級生物化學研究員和科學家等職位,并作為博士后導師培養博士后研究生。期間,他發現了四種新型候選化合物,其中三種進入了臨床實驗。
成功的事業并沒有給白昌帶來心理上的充實和愜意,他總覺得缺點什么,在大公司工作的感覺就是學到很多,然而做早期研發周期太長,很多研發都進不了臨床,對公司貢獻有限。”他要尋求更加真實”的成就感,目睹身邊不少同事、朋友先后回國一展抱負,白昌內心也蠢蠢欲動”。
回國4個月拿到課題
中國這幾年醫藥領域發展非常迅速,但說實話,與國際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我想回國創業,一方面帶動國內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為國家培養制藥業的人才。”白昌說。
2008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康龍化成,白昌對這個在國際上小有名氣的北京公司頗有好感:很好的平臺,創業的巨大空間,認真積極的員工……而最終讓他決定留下來的還是康龍化成總裁樓柏良的一句話:你加入,我們就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
當年10月白昌正式加入康龍化成,著手設計實驗室、購置儀器設備、搭建新班子——開始組建一個全新的團隊生物部門”。這在康龍化成是個全新的部門。白昌必須把固有的化學思維扭轉加入進生物學的思維。這些對于之前一直單純從事早期研發的白昌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但4個月后,白昌帶領的團隊就從美國一家制藥公司拿到了課題。做全方位服務外包公司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短時間內就能接到課題是對我們團隊的肯定。”白昌自豪地說。自此,白昌的工作不再是單打獨斗搞研發,而是和客戶合作,由客戶提供藥靶,團隊再據此設計生物實驗或化合物,周期大大縮短。
要做就做到世界領先
白昌認為,真正建立品牌與影響力是在他拿到了創業的第一個大課題后,那時距回國正好是一年零一個月。”國外一家頂尖制藥公司愿意把新藥研發的大課題交給一個剛成立不久的新團隊,著實讓白昌興奮不已。
在白昌的帶領下,康龍化成迅速在國際上打開了服務外包的新局面,從100%從事化學合成的公司,轉變為擁有從藥物發現到申報臨床試驗新藥備案全流程的全方位醫藥外包服務公司,國際上很多高端制藥公司都成為了康龍化成的客戶。
現在,白昌的團隊40多人,25%是博士,40%以上是碩士,為公司所有部門中博士最多的團隊。我現在最主要的是把人才梯隊建設好,讓員工成長。到時候不只是在化學上做好或者在生物上做好,而是要做成全方位的服務公司,在中國甚至是在世界領先。”白昌滿懷期待。
下一篇:湖南:“一體化”探路“兩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