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推動我區服務貿易發展,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根據廳領導指示,2010年7月7日至7月13日,服務貿易處兩名同志赴上海、陜西學習考察服務貿易發展情況,先后與兩省市商務主管部門座談,并參觀了有關服務外包基地和軟件園。
一、上海、陜西兩地服務貿易的基本情況及發展經驗
(一)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2009年,上海市服務貿易進出口790億美元,占全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27.55%,其中服務貿易出口342億美元;進口448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上海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22.15%,連續3年在全國排名第1名。
外資企業在上海的商業存在迅速發展。2008年上海服務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資金6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6%,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67.8%(不包括金融服務業)。同時,上海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截止2008年底,外商在上海累計設立總部經濟機構676家。
上海企業在境外的商業存在日益增多。截止2008年底,上海已與17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關系,累計海外投資金額超過36.0億美元。
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迅速。隨著上海加快服務貿易外包,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已成為上海第四大服務出口項目。2008年上海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達25.4億美元,同比增長53.0%,目前。上海市已初步形成1個基地城市、5個服務外包示范區(浦區新區、盧灣區、長寧區、閘北區和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8個服務外包專業園區(上海張江金融信息、上海張江生物醫藥、上海南匯生物醫藥、上海浦東軟件園、盧灣區人力資源、陸家嘴信息技術、長寧數字媒體、天地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園區),服務外包重點企業84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103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門類齊全,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漸成規模。二是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三是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帶動了當地就業。
主要經驗和做法。一是政府高度重視服務貿易發展。在全球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委、市政府較早認識到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的重要意義,在國內最先對服務貿易工作進行了規范管理和扶持發展。二是大力扶持服務貿易發展。為加快服務貿易發展,上海市每年從財政拿出5000萬元作為支持服務貿易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扶持服務貿易企業。三是重視服務貿易統計和企業普查調研。為了盡快掌握情況,上海商貿委員會服務貿易處自成立之初,一直把服務貿易統計和企業調研作為開展工作的兩大抓手。四是建立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為加快推進上海服務貿易發展,2008年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報請上海市政府批準,正式建立了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協調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解決制約服務貿易發展難題。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由分管市領導牽頭,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2個市委辦局作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委員會,具體負責會議組織和協調等工作。五是加快制定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相關政策。上海市在利用好國家有關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有關政策的同時,先后制定出臺了《上海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關于促進上海服務貿易全面發展實施意見》、《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試行辦法》、《關于促進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服務貿易100問》等促進服務貿易發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性文件。為認真總結分析服務貿易發展情況,上海市從2004年開始組織發行《上海服務貿易發展報告》藍皮書,到目前已發行6本藍皮書。六是主動加強與商務部的合作。2008年,上海市政府與商務部簽署了《商務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的合作協議》,將上海列為全國服務貿易政策試點地區,為上海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七是重視服務貿易宣傳和培訓。為突破認識誤區和障礙,市商務委會員制作服務貿易有關內容系列宣傳片,在每次聯席會議上播放,使各部門領導能夠充分認識到服務貿易在對外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為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培養協議培訓服務貿易人才。
(二)陜西省服務貿易發展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200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83.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5%。進口29.61億美元,增長33.6%;出口54.07億美元,增長15.7%。實現貿易順差24.46億美元。在進出口總值中,一般貿易進出口62.11億美元,增長23.1%,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4.2%;加工貿易進出口16.43億美元,下降0.3%,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19.6%。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56個,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含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部分),增長14.6%。其中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0.13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12.02%,占全省對外貿易總額的19.4%。
積極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2008年,陜西省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8.4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79億美元,分別占全省服務貿易總額的91.7%、91.4%。
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和軟件產業。為進一步改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環境,加快提升服務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陜西省堅持按照國際化引領、市場化促進、人才體系支撐、政策法規保障”的發展思路,發揮自身優勢,合理規劃布。自1998年,陜西政府投資7億元,建設實用面積達40萬平方米軟件園,一、二期于2009年投入經營,三期正在建設當中。軟件園由示范區、服務外包基地、軟件新城三大集中區域組成,軟件園投入經營大大提升了陜西省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能力和水平。據統計,目前陜西省有服務外包企業1000多家(其中有離岸業務的服務外包企業400家),主要集中在西安市,服務外包業總產值已達到35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截止2010年5月底,服務外包離岸合同額達4539.13萬美元,同比增長113.42%;累計執行額達到4430.1萬美元,同比增長279.01%。新增相關國際資質認證24家,現獲得了CMM/CMMI等十一項國際相關認證的企業已達到204家。新吸納大學生2858人,同比增長119.68%,軟件出口主要集中在信息和網絡安全、管理、科學研究、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等領域。
主要做法和經驗:一是逐年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陜西省2009年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若干意見》(陜政發[2009]72號);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從今年起陜西省政府拿出4000萬元,用于扶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二是大力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養。陜西省商務廳充分利用西安10所高校力量,通過加強對服務貿易人才培養,組織服務外包業務人員進行崗前資格培訓,為服務貿易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支持了陜西省服務貿易發展。三是積極開拓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積極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尋求服務外包發展合作伙伴。2010年5月,陜西省商務廳組織園區和重點企業分別赴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國學習交流,并在歐洲、日本和韓國舉辦服務外包企業交流會,推介陜西服務外包投資環境,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四是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陜西省緊緊抓住西安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歷史遺跡優勢,利用西安古都和秦嶺獨具特色的世界地質公園”名片,積極打造旅游精品戰略,不斷完善旅游產品體系,通過駐外使館等渠道加強宣傳推介和專業營銷,加強公路、鐵路、航空、口岸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適應入境旅游需求的信用卡支付、外幣兌換等金融服務體系、旅游緊急救援體系,鼓勵和扶持大型旅游集團企業在境外建立服務網絡,積極國際旅游競爭,提升了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目前,陜西省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達5000萬人次,入境旅游人員不斷增加為服務貿易貢獻越來越重要。(因2009年的數據國家還沒有對外公布,報告中的數據主要以2008年為主。)
二、加快新疆服務貿易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服務貿易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地區對外經濟增長的重要標志,與該地區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新疆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部分經營業務以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為主,而技術、資本密集型的服務貿易所占比重較低。對此,我們要抓住國際服務業加快轉移和全國對口援建機遇,加快我區服務貿易發展速度。
(一)充分認清發展方向,明確新疆服務貿易發展思路。國務院32號文件明確要求,把新疆建設成為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轉集散地,進口能源和緊缺礦產資源的國際大通道,走出去開發能源資源和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歐亞大陸橋”,建成依托內地、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國家的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這為新疆服務貿易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此,新疆服務貿易發展的定位要充分依托口岸優勢和優勢資源轉化優勢,以建設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為目標,把服務貿易發展納入全區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我區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要深入調研,切實摸清全區服務貿易企業底數,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打牢基礎。
(二)加強政策引導力度,積極營造服務貿易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是盡快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加大政策的落實力度,突出重點,對前景好、影響大、帶動力強的服務貿易項目,在審批、用地、稅收、投融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議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引導資金用于扶持服務貿易發展,各地、縣(市)也要專項設立服務貿易扶持資金,采用補助或貼息的形式,對服務貿易重點項目給予支持。三是成立自治區服務貿易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加強服務貿易行業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行業自律,加快推動服務貿易行業服務標準與誠信體系的建設。
(三)加強政府主導和協調作用,建立服務貿易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借鑒上海市成功經驗,建立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建議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由分管副主席牽頭,由自治區商務廳、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地稅局、外匯局、海關、文化廳、交通廳、教育廳、旅游局、銀監局、統計局、通訊等部門作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自治區商務廳服務貿易處,具體負責協調服務貿易工作有關事宜。定期召開服務貿易工作聯席會議研究協調解決服務貿易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困難和問題。加強與國家、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有關部門對我區服務貿易發展的指導和支持。
(四)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不斷提升我區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目前,我區雖擁有53家經認定的服務外包企業,但從事軟件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僅有2家,主要承接西安企業接包的日、韓項目的分包,具體從事初級信息錄入。為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建議:一是盡快制定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新疆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和任務、方向。二是申請國家商務部將烏魯木齊列入全國服務外包發展基地城市。建議以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的服務外包基地,通過申請財政部、商務部支持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資金”和爭取自治區有關扶持資金,對現有設施進行專業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作為全區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區和創業基地。三是重視服務外包企業的培育。在加強載體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走集群化發展道路,加速培育擁有國內外領先技術的外包龍頭企業,并在少數民族語言產品研發上給予更多扶持。一方面整合現有企業資源,形成規模優勢,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外包企業,特別是具有服務外包渠道的企業到示范基地投資創業,從而形成產業區域聚集效應。
(五)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積極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一是把培養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作為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二是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盡快培養一批服務貿易的專業人才。三是充分挖掘我區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資源,把服務業人才的培養作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引導新疆大學、新疆財政學院等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設置相關專業和課程。四是建立校企、園企結合的培訓基地。借鑒國際通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支持園區和企業與國內外高校和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培養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
(六)充分挖掘我區文化旅游資源,重點推進我區文化旅游產業出口。我區具有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特有的地緣優勢,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人文風貌,構成了我區豐富而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成為我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建議努力打造我區民族歌舞等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將反映當代新疆民族團結、社會發展的文化產品推介到國際市場。重點培育扶持3家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積極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良好條件。
(七)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引導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一是制定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加快會展業發展的管理辦法》,成立組織領導機構,進一步規范我區會展健康發展。二是設立會展專項扶持資金,扶持全區重點企業參加國內外展會,繼續做好我區赴周邊國家辦展工作,引導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三是大力扶持5家以上集各項配套服務于一體的會展龍頭企業。四是力爭培育3—5個在國際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展會。五是重點培育5個具有新疆特色的自治區級自主品牌展會。六是力爭把烏魯木齊打造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設施現代化、項目品牌化、市場規范化、管理科學化、運作國際化、服務專業化,特色鮮明的全國性會展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