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IT系統和應用的增多,為保障系統穩定高效運行,IT部門常常陷入疲于奔命的運維中,而無法再集中精力去發掘新的業務需求,無法更好支持業務發展,難以實現自身價值。對于CIO的這一困境,國內領先IT運營管理服務商金道公司的高級副總裁王勇先生在接受IT168記者專訪時表示,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這些企業在最開始建設IT系統時,忽視了服務體系的建設,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則需從企業層面上,從基礎架構及應用建設的最初階段,就綜合考慮組織/人員、流程和相應的工具。比如參考ITIL思想,進行IT服務管理。
IT服務管理即使在云計算時代也一樣重要,因為云計算改變更多的是企業的后臺,包括應用、計算及存儲能力,企業的信息訪問方式,安全管理等,而對于最終的使用者來說,變化則比較有限。無論從哪個角度,比如應用、基礎架構,最終用戶支持,還是面向服務的架構(SOA),依然需要IT服務管理。”王勇說,做好IT服務管理,不僅能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還能讓IT跟上業務發展,而IT運維規范之后,從某種層面來講,也能夠促進整個企業管理的變化。”
認識IT服務管理
在IT服務管理當中,最關鍵的就是組織/人員(Person)、流程(Process)和工具(Tool)三要素,在一個高效的運維體系中,通過充分理解業務的需求以及現有的條件,首先需要設計出合理的組織和流程,而為了提高效率和固化流程,則需要一些相應工具來讓IT運維變得更為有效。有時候人們在談ITIL的時候,會誤認為ITIL就是一個服務管理工具,比如工單管理等等,其實這僅僅是一個方面。”王勇指出,即便只是工具,也包括了好幾個層面,例如需要一些針對網絡、應用、服務器、存儲等的主動監控工具,來保證核心業務和系統正常運行,還需要一些遠程的部署或者幫助工具,以及對服務本身進行管理的自動化工具,來實現實時的服務狀態展現和服務報表的快速生成。”
IT運維外包
三要素中人員方面的困擾直接催生了目前服務中的人員外包。王勇說:外企、上市公司包括很多央企都有人頭數限制,特別是在很多企業,IT還被劃分為支持部門,在砍人或限制的時候也會首當其沖,但同時又面臨越來越多的IT工作,所以很多企業會選擇外包商提供人員。”
王勇介紹,雖然企業的IT應用越來越多,但是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在單一公司中,應用多而淺,企業需要的更多的是理解業務,了解廣泛的人員,所以不利于留住技術型的高端人才;對最終用戶支持等低端人才的上升空間又有限,也會造成人員更換頻繁,而企業重新招人后就需要不斷對新人進行繁瑣的培訓,這都是很多企業極度困擾的問題。而專業IT服務商則有便利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資源可以很好的利用,比如在金道就有很多服務層次,會有從桌面到網絡再到應用的提升空間,同時由于客戶類型多,相應高端應用也較為多樣。其次,像金道,我們有標準培訓體系,通過系統培訓,可以實現人員快速上崗。這種專業性給企業帶來的已不再只是成本方面的節約,而是過程和結果上的省時、省心。”王勇說。
王勇同時還指出,單純的人員外包只能幫助用戶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IT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人員會不斷增加,這時企業會陷入更大的困境。企業會歸罪于服務商沒有提供合適的人員,而由于合作僅僅是人員外包,服務商缺乏動力去主動改善人員質量,于是雙方陷入僵局。王勇認為,要想走出困境,只有進行IT服務管理,無論是企業自己做,還是整體外包給服務商。
外包商選擇
談到外包,就不得不說外包服務商的選擇問題。如今,很多產品廠商和集成商也都紛紛開始涉足相關IT運維服務,企業是否還有必要請第三方IT服務商?對此,王勇認為,產品服務僅僅只是IT服務中很狹窄的一部分,且產品服務商在做IT服務時會首先考慮自己產品相關的利益訴求,而第三方獨立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完全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另外,綜合性的中立服務商,還可以更好管理產品服務。而集成商雖然有多廠商產品優勢,但用戶往往不愿意過度依賴某一集成商,所以金道這類完全第三方服務商就成了眾多企業的理性之選。
外包建議
而對于企業進行IT運維外包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王勇先生結合其10多年大型外企服務經驗,給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他說:CIO在考慮外包時需要很清楚IT運維做什么,而在外包之后則需要與服務商時刻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
王勇指出,有兩種情況比較適合外包:一是,CIO認為找幾個人手就可以解決問題,那此時可以進行簡單外包;二是,如果CIO很清楚IT服務該怎樣去做,就完全只需找到一家很適合自己思路的外包商就可以,這樣能讓自己的精力更多放在業務方面,更多體現IT價值。但如果CIO對這些都不是很清楚,王勇則建議不要輕易外包,而是要事先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