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批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齊魯軟件園已走過15年的發展歷程。如今,園區企業已占全省軟件企業總數的2/3以上。其中,軟件外包企業數量及出口額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占到山東省80%以上,外包出口額年復合增長率50%以上。園區從事服務外包的軟件研發人員超過5000人,企業超過50家,并率先在國內成立了運作模式新穎的國際合作聯盟。而在2001年,齊魯軟件園只有3家從事軟件外包的企業,研發人員只有幾十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發展服務外包有幾個基本條件,如人才支撐、產業基礎、發展環境等,其中人才支撐是首要條件。因為對人才的依賴度高,服務外包業也被稱為人才經濟”,而專業人才短缺是多數城市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遭遇的主要障礙。濟南的服務外包產業之所以在短短幾年取得如此大的發展,除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外,很大程度上源于齊魯軟件園探索建立了一套以外包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服務體系。
校企對接培養基礎外包人才
校企對接是齊魯軟件園提出的一種基于人才需求的互動模式”,是指在軟件人才需求基礎上的院校或培訓機構與企業互動培養人才方式。即園區與企業一起,把企業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傳達給高校,幫助高校進行課程改革、建立未來急需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濟南已有十幾所高校根據齊魯軟件園外包企業的需求,開設服務外包特色專業,設立軟件特色班,實施人才定制。
齊魯軟件園推動山東師創、浪潮優派等機構與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政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等16所高校在原計算機類、軟件類、外語類專業基礎上,設置服務外包特色專業。該模式的實施為突破我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瓶頸提供了有效途徑。本批16所,合作共建院校共獲得服務外包方向本專科統招計劃2000人,按照目前發展計劃,預計4年內,服務外包特色專業在校生將突破10000人,如此大規模的外包專業設置及招生在全省乃至全國也首屈一指。
截至目前,東方道邇已在齊魯軟件園建立最大的人才實訓基地,每年培訓上千人,推動企業打造亞太最大的地理信息數據處理中心。NEC軟件、中訊、戈爾特西斯等公司每年派駐多名項目經理為山東大學、山東交通學院等高校教授部分對日軟件開發課程,在10余所高校建立了軟件外包定制班和特色班。隨著微創、中科等一批新型企業的入住,齊魯軟件園與SAP合作,在山東大學、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高校開展了SAP大學聯盟項目,今年共培養930人。今后,齊魯軟件園將連續3年支持本項目,園區將成為濟南市乃至山東省SAP人才最密集和豐富的地區。
據了解,齊魯軟件園從2002年開始進行校企合作,目前已初步形成每年至少1500名對日軟件開發人員、1000名SAP外包人才及2000名BPO人才的輸出量,為服務外包產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大批基礎人才。
專業培訓機構已達11家
目前,齊魯軟件園專業從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機構已有11家,如華信培訓中心、師創培訓中心、浪潮優派、木田培訓、紅楓培訓等。這些培訓機構針對外包企業需求采用了如日本ITSS的評定培訓標準,日立、NEC的教育培訓體系,進行標準化人才定制培養。
齊魯軟件園建設啟用了16000平方米的外包人才培養基地,提供給國際合作聯盟企業認定的培訓機構和企業共同使用。基地擁有國內一流的教學設備和培訓環境,東方道邇、NEC軟件、山東中訊軟件、濟南東忠軟件有限公司等企業新招募員工培訓都是在基地內完成的。未來幾年內,齊魯軟件園將逐步擴大基地的場地、規模,提升基地的培訓能力和質量,為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成立人力資源聯盟也是齊魯軟件園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一個創新之舉。該聯盟是由園區企業發起,政府、企業、高校、培訓、中介機構共同參與的非盈利性組織。聯盟的組織架構、機制及活動本著貼近企業需求、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原則,通過搭建HR交流平臺整合人才相關資源,降低企業人才招聘、培訓等成本,提高人力資源的服務水平,為園區乃至山東省的外包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