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5時30分,趙雅梅開始在攤位上忙活起來。海鮮、蔬菜……滿滿當當20多樣貨品,齊整地擺放在臨時便民疏導點的鋼制大棚下。
趙雅梅是余姚市梨洲街道最良村村民。剛過去的一年,她的日子辛苦卻舒坦。早晚兩次開放的免費攤位替代了路邊攤,不用被城管趕來趕去,也不怕菜攤堵塞交通了。
如何既讓城市井然有序,又讓百姓不愁生計?余姚采用城市管理外包模式,把城區流動攤點勸導和牛皮癬清理等職能,發包”給專業公司,使城市管理行政成本同比下降30%。該市還調劑出50多畝閑置土地,設置15處特色鮮明、行業多樣的臨時便民疏導點,幫助100多個零就業家庭和2000余市民解決就業問題。
外包,并非大撒手
當一輛輛掛著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字牌的白色面包車,一群群身著統一服裝的人,出現在余姚市區的馬路市場,對流動商販進行教育勸導時,許多人都抱著懷疑的態度:馬路菜場連正宗的城管都很難管,這些勸導員怎么能解決這一城市頑疾?
但人們很快發現,習慣與城管隊員打游擊”的流動商販,紛紛遷入各類市場和城管部門設置的臨時疏導點。
家住陽明街道山后新村的楊師傅說:弄堂菜場已存在多年,其實兩公里之外就有農貿市場,但很多小攤販凌晨4點多就來到這里擺攤叫賣,經常把通道堵得水泄不通,給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與楊師傅一樣,許多居民后來才知道,這些專職勸導員是大連豪雅市容整治和美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余姚探索和試行城市社會化管理新模式后,當地城管部門將城區市容巡查等職能外包給這家公司,工作范圍覆蓋城區主干道和所有弄堂,工作時間基本上是全天候的。
對此,余姚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聞雪芬告訴記者,余姚城管在編人員僅62人,而余姚城區有38.48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流動攤販引發的環境、衛生和交通等問題很多,僅憑城管隊員根本顧不過來。另外,亂擺亂停等現象,大多出現在城管休息時間。因此,采取服務外包的方式,是余姚城管部門在人力資源有限情況下的嘗試。
聞雪芬說,采取外包”方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承擔城區巡查的工作人員并不是執法”,而是對流動商販進行教育勸導。遇到一些攤販嚴重違章且不聽勸導時,再由城管隊員出面進行執法處理。因此,勸導員在城管和攤販之間可起到緩沖作用。
以每平方公里每年3萬元的承包價格,將勸導流動攤販、治理牛皮癬等城市管理和服務職能發包”給管理公司后,節約行政管理成本30%,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渣土管理最近也被列入服務外包的范圍。”聞雪芬有信心,余姚市民將很少見到建筑渣土亂堆亂放現象。
面子、肚子都管好
在余姚小商品市場東側,62歲的朱榮富正在攤位上忙碌。一張木桌子、一輛修鞋器、一頂大傘,朱師傅已經很滿足。這個安排了10個裁縫、配匙、修鞋等攤位的小街,是余姚市設置的臨時便民疏導點之一。
朱榮富以修鞋、配鑰匙為生。過去,他的小攤擺在城區南雷路口,每逢刮風下雨,朱師傅只能歇業在家,馬路邊做生意心里也很不踏實。
為解決路邊修理攤主的經營場地問題,經廣泛征求意見,余姚市城管部門決定設置修配便民服務一條街。聞訊后,朱師傅第一個報名遷入服務街。現在,他每天早上7點準時來到修配點,下午5點收工,風雨無阻,結束了長達18年的路邊流動經營。
朱師傅說,他每天的營業額在50元左右。城管部門為使我們安心設攤,費了不少心血,雨天送傘,水電費全免,年三十還送春聯給我們。”朱榮富告訴記者,剛遷到新址時,生意冷清,城管部門建議在原址貼告示通知老顧客,又在當地媒體免費做廣告,打響臨時疏導點的知名度,讓攤主們很感激。
既要管好市容市貌,更不能忽視百姓生計。”聞雪芬說,臨時疏導點建起后,部分管理職能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打包給專業公司,城管部門有更多精力從事精細化管理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