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首席記者 徐朝暉 通訊員 金海濱)市發改委昨日發布的金華市經濟形勢分析報告稱,2010年我市經濟實現了三大突破,即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出口額突破100億美元。據統計部門初步核算,全市GDP達2094.7億元,同比增長12.5%,比上年快3.4個百分點。
當前,我市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內需增長從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出口快速回升,經濟運行從應對金融危機的特殊狀態向正常增長軌道轉變。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經濟運行逐漸回歸正常增長軌道,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持續推進,這既為十一五”收好了官,也為十二五”開好了局。
經濟三駕馬車增勢強勁
內需增長強勁,外需增長超出預期,是2010年我市經濟走勢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增長動力實現了政府主導投資與民間投資的交接,居民自主消費動力表現依然搶眼,增勢強勁,同時出口也恢復了快速增長。
2010年初以來,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回落,市場驅動的投資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去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7.7億元,同比增長22.4%,增幅創2004年來新高。主要依靠市場驅動的民間投資達546.9億元,增長35%,比上年快28.1個百分點,比重同比提高6.34個百分點。而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落,全年增長17.5%,比上年回落6個百分點。
盡管政策刺激消費的力度和效應有所減弱,但2010年居民自主消費動力依然較強。在汽車、家電、家具、旅游等消費熱點帶動下,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16.2億元,增長18.9%。浙中商業購物中心品牌和集聚效應顯現,尤其是去年舉辦的兩屆浙中購物節共吸引消費客流700多萬人次,直接拉動消費17億元,節假日外地來金消費比例上升至55%左右。
2010年,外貿出口面臨世界經濟復蘇、國家上調出口退稅率、增加出口信貸等諸多機遇,我市實施百場展會拓市場”等措施,全市累計出口132億美元,同比增長41.3%,遠高于2008年同期18.9%的水平,總量占全省比重達6.75%,比十五”末提高1.04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優化推進轉型
2010年,我市的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層次逐漸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展開,轉型升級扎實推進。
盡管2010年下半年全市有3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受到停電限電影響,由于應對措施得當,全市工業仍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3393.3億元,增長32.8%,總量在十一五”期間增長了1.47倍。
產業集群和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東陽磁性電子材料、蘭溪棉紡織產業集群列入全省第二批轉型升級示范區試點名單;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正式啟動;金華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義烏、蘭溪、浦江等7個省級開發區整合提升方案獲省政府批準。一批重大工業轉型項目進展順利,中國校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中航云飛、青年蓮花L6、伊利冷飲、蘭溪豪華游艇、浦江太陽能電池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同時,現代服務業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推進,有力促進了我市現代服務業較快發展。旅游業方面,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945.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3.6億元,分別增長22.3%和26.8%,橫店影視城成為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企業。信息服務業方面,金東信息軟件創業園被評為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園區,服務外包企業達101家;電子商務交易額300億元以上,其中5173”年交易額突破70億元。
經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2010年,我市三大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全市財政預算總收入達272.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15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20.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利潤分別增長39.8%和53.7%,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40.2%,主要指標增長超過年初預期。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利潤快速增長,青年汽車、萊恩動力、巴奧米特實現利潤分別增長55%、106%和471%。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201元,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029元,同比分別增長13.3%和9.2%。
2010年前三季度全市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2.4%,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7%,基本實現了能耗目標完成進度與時間同步。預計全年單位GDP綜合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能完成年度和十一五”節能目標任務。
創新能力加快提升是2010年的一大亮點。全年全市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增長21.4%,規模以上企業科技經費活動支出增長21.6%。新產品產值增長57.7%,新產品產值率分別比2009年、2008年提高1.54和3.7個百分點,說明我市工業產品轉型升級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首次突破萬件,雙雙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