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焉靖文 沐浴在政策春風中的軟件外包企業并非事事順心。不少企業人士向記者坦言,維持現狀對于軟件外包企業來說并不困難,難的是進一步發展。
在日前開幕的第9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上,寧波海芯科技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詠對記者表示,企業目前仍舊以推銷的形式開拓客源。企業在與發包企業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做起來很辛苦。
王詠談到,對于軟件外包企業來說,直接的財政支持固然重要,但企業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搭建與客戶對接的橋梁。與客戶溝通的橋梁難以搭建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她說。
紫光慧圖信息系統有限公司也面臨開拓客源的問題,據該公司售前服務人員崔斌介紹,雖然公司已經擁有了一批固定客戶,但客源比較單一,需要新的發展思路。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袁登科在2011成長型企業信息化應用全國推進工程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通過調研發現,信息化應用意識和能力不強是很多成長型企業的短板。調研數據顯示,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包括企業缺乏信息化的意識、缺乏對自身信息化特點的認識、缺乏信息化人才以及市場不規范等。一些企業對信息化不太重視,對服務外包市場也并不信任,他們可能只對一套方案中的部分服務感興趣,而將整體方案否定。”王詠說。針對這種情況,王詠所在的公司正在進行技術調整。據她介紹,調整后的產品會進行信息化分解和進一步的產品細分。
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路巖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遠沒有到成熟期和爆發期,還是靜悄悄的。
他說,很多企業并未看到企業網站和網上店鋪的重要性。目前,超過30%的企業網站一兩個月都不進行維護,甚至建站后從來不進行維護。路巖將上述現象比喻為大家都有車,但是都沒有油了,于是都在騎自行車”。
不過,崔斌認為,企業信息化意識不強對于軟件外包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雖然理念的傳播需要時間,但對于一些做本地業務的軟件外包企業來說,還是有一定市場基礎的,前景很好。”他說。
蘇州國際科技園生產力發展中心的吳笑波提到,園區內的軟件外包企業目前能夠得到的只是前段的產學研搭橋和融資方面的服務,后段開拓客戶等環節還是需要企業自己尋找機會。對于一般軟件外包企業來講,維持現狀很容易,但是做大、做強很難。
她發現,近兩年,一些從事系統集成、數字城市和物聯網的結合、智能家居應用業務的企業正在脫穎而出。可以發現,業務提升明顯的大多還是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吳笑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