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軟集團的業務主要分為軟件外包、國內解決方案和醫療電子三大類。其中,軟件外包大約占35%,國內解決方案大約占50%,醫療電子大約占15%。2011年1月,東軟以1.14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望海康信73.14%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這筆交易是迄今為止東軟集團在醫療領域數額最大的一筆并購案。而作為醫療衛生IT服務提供商,望海康信在中國醫療行業的ERP領域具有領先的市場地位。
網易財經:未來的5—10年你們對外包服務這個行業有什么樣的展望?
劉積仁:事實上,大家可能一提到東軟外包都覺得東軟是個外包的代表,事實上我認為這是一個誤區,東軟是中國獨立軟件出口最多的一家公司,延續了很多年,可以這樣講,東軟今天我們所從事的業務,更有一點像開發和研發的外包,而不是簡單的這些。我們希望我們賣的更多的是專利,我賣的這個跟我的人數沒有關系。比如說我們現在在做汽車這個領域里面,我們每賣一臺汽車,要給我付多少錢,而不是說我一共有多少人你給我多少錢。如果說東軟在這樣的模式下,包括我們今天做的健康的項目,那都不是說賣了我這個軟件多少錢,是你用了我一次要多少錢,我們希望在這個方面找到一種高成長,更好的利潤這樣一種空間。
網易財經:目前醫療設備那塊的業務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我想問一下劉董這一塊業務未來的一個發展模式大概會是怎么樣的。
劉積仁:我們過去是在做醫療設備,我們醫療設備主要是賣給醫院,下一步我們看到一個大的趨勢,醫療費用在不斷地上漲,我們老百姓看病難這件事,應該說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解決起來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我們要把我們的重點放在了疾病的防御。那也就意味著我們過去從為醫院提供這樣的系統,現在我們要逐步的從醫院走向家庭,走向每個個人,我們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通過云平臺,通過我們東軟在呵護的裝備的這些開發,構造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就是有我們背后幾千家醫院的資源,有醫療服務的資源,也有我們在醫療慢病防治的這樣一個檢測的過程,這個檢測包括物理的,像體檢中心這樣的檢測,一直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檢測,最終達到一個目的是通過非藥物的這樣一些運動的方式,飲食的方式,心態調整的方式來使得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得到一個很大的改變。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未來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新的一個國家在從貧窮走向小康,再發展到下一步,從消費像衣服、吃、穿,變成了消費娛樂和健康,那么我想這對于東軟來講也會帶來一個巨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