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遇,新產業,注定產生新的發展模式。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體,企業強,產業強;企業有活力,產業才能生機勃勃。相比印度動輒過萬人的大型外包公司,相比國內外包產業巨頭大連東軟集團,湖北外包企業該走怎樣一條路?
是鋪攤子”迅速做大規模?是只接服務外包中較低端的業務,先做量?還是專注于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答案莫衷一是。
采訪中,兩家極具成長性的本土服務外包企業進入視野。
同樣面臨人才之惑,同樣面臨競爭之憂,它們的創富模式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迪。
光庭:在產業融合中尋找突破點
2002年底成立,光庭導航數據(武漢)公司很年輕”。
和外包行業的多數年輕公司一樣,光庭在探索中思考成長路徑。
他們把眼光盯準了汽車和移動通信領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軟硬件嵌入式服務。
汽車導航數據如何更新?是定期把導航儀拿到公司升級嗎?
依靠自主技術研發,光庭建立針對全球道路系統的海量數據中心,每兩周更新一次后臺數據,成為業界數據更新最快的企業。汽車用戶只需上網,即可隨時更新導航數據。
困擾汽車導航領域的難題解決了,光庭和日產等汽車大公司的合作進入黃金期”。
該公司首席運營官王軍德透露,目前他們正在和多家海外企業合作,在武漢組建團隊,為這些企業建立離岸研發中心。
他介紹,汽車產業可以和信息技術融合,移動通信更需要和信息技術融合,光庭在產業融合中尋找機遇,市場空間很大。點評:在平坦的世界里,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不管是公司內部的合作還是公司之間的合作。因為,無論是在科技、生物還是在制造業領域,沒有一家公司和部門能夠獨自勝任。由此產生的外包,既有利于發包企業專注主業,也給承接外包業務的企業帶來商機。承接企業的自主創新,既促進了產業融合,又打造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傳神:用簽約管理方式破解人才難題
10萬字的翻譯,立等可取。”初次聽到武漢傳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介紹,有幾分將信將疑。
帶著疑惑,試圖探尋,記者走進這家新型翻譯公司。
和其他外包企業一樣,眼前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專注地敲擊鍵盤。公司副總經理傅強介紹,秘密”在于他們投入1200萬美元,自主研發了傳神協同翻譯及管理平臺。
這個系統自動把翻譯任務切分成一個個小板塊,在線搜索確認有空閑的翻譯人員,分別下達翻譯任務。翻譯人員協同工作,將翻譯好的文字再傳輸到系統中。
傅強介紹,運用簽約管理的方式,全國各地的4萬名翻譯人員和傳神公司簽約。每名翻譯通過手機或網絡終端,顯示自己是否有空及任務的完成進度,翻譯管理平臺據此確定是否分配任務。
該公司項目經理馬宗祥點開系統,記者看到上海一家公司發包的油井加熱爐翻譯正在進行中。他隨時可以通過網絡跟蹤進程、審查質量。
借助智能、現代化的協同翻譯平臺,傳神承接了中央電視臺英文頻道的中文字幕制作,成為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唯一的多語合作伙伴,躋身全球多語信息處理企業第46位。
翻譯市場空間巨大。傅強介紹,運用翻譯協作平臺,他們可以承接海量的業務。如為國內中文網站制作英文版,搭建多語商務平臺,幫助國內企業收集海外市場信息等。
看準武漢豐富的人才資源,傳神公司總部近期將從北京中關村遷至武漢光谷。
點評:人才是制約外包行業發展的關鍵,傳神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翻譯協作平臺,用新的組織形式,有效使用和管理人才,人才瓶頸迎刃而解。小企業的大手筆說明,小公司利用促進合作的新工具,可以使自己擴展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范圍更寬、程度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