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代表未來的國際產業發展方向,正在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無論是國際層面還是國內層面,各級政府都試圖將服務外包作為支柱產業來看,想在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中獲得有利的地位。各類扶持政策紛紛出臺,服務外包基地和物流園區開始大范圍的興建和擴建。以服務外包為突破口,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服務外包產業對產業鏈條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其他產業的配合,需要基礎產業的支撐。在相關產業發展不到位的前提下,在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缺失的情況下,人為的將資金投向服務外包產業,反而會引起重復建設,浪費社會資源。政府應該適度扶持,但不應該過分干預,市場應該成為主導。具體而言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配套產業發展水平,為服務外包發展提供產業平臺
服務外包的發展歸根到底還需要其他配套產業作為平臺和支撐。具體而言涉及到交通運輸系統、電力系統、通訊和信息系統等基礎產業。交通運輸系統需要一個能夠提供便捷、通暢、經濟、安全的快速化、立體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的多層次交通運輸體系。 尤其是產業園區之間,21個服務外包城市之間最好能夠建立起城際高速公路、機場、公交、軌道設施等現代交通設施,為服務外包的商務往來和人才流動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讓人、財、物通暢、穩定、快速的實現流動。
外包產業對電力系統的要求比較高,要求電力系統自動化程度更高、安全可靠性更高、系統協調性更高。因此應該為服務業基地提供經濟、合理、可靠、安全的電源和輸配電網絡系統保障。為服務外包產業園區的順利運行提供電力基礎保證。
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需要產業基地的支撐,而外包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對信息處理和交換功能的要求十分嚴格。信息系統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傳統的交通、電力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的構建對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和園區的影響特別巨大,直接關系著服務外包發展進程和深度。
二、構建服務外包人才資源開發和管理體系
服務外包產業是一個對技術和人力資本要求比較高的一個行業,服務外包人才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中國的服務外包要想獲得發展就需要培養一大批精通外語的服務外包人才。形成服務外包人才的開發和管理體系。具體而言可以設立一批高等院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設計制定和國際接軌的課程
體系;努力開發遠程教育(e-learning)課程以及制定教員的培養計劃;學習國外先進的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模式,建立全國性服務外包人才認證體系(如包括語言、專業技能、行業知識、項目管理能力等);鼓勵公私合作機制,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資金并確定政策導向,教育機構(提供培訓場所、講師)、行業協會和企業(提供培訓內
容、講師培訓等)共同參與;同時鼓勵成立第三方服務外包培訓機構,面向社會在職人員提供服務外包職業技能培訓。
三、適度參與全球服務業自由化進程,鼓勵外資投向服務業
服務業的自由化程度已經很高,從全球范圍看,流入服務業的FDI占全部FDI的比重越來越大,非股權安排如委托管理、合作企業、特許經營、BOT方式等方式逐漸在服務業興起。其中,離岸服務外包是服務業跨國投資中的一個亮點。
在服務自由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借助先進信息技術和交通手段,跨國服務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充分利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人力資源,將非核心服務環節通過離岸外包方式轉移到海外生產。建立起區域或者全球性的數據處理中心、呼叫中心、共享中心、客戶服務中心等。在這樣一個自發的過程中,需要政策的開放和協調,在加入WTO以后,服務業的開放進程加快。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范圍,放寬準入限制,給予外商投資者以國民待遇,是服務業領域外資政策調整的核心。中國應該適度的參與全球服務自由化進程,鼓勵外資投向服務業,扶持國內服務業的發展。
促進國際合作,幫助本土服務外包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以獲取國際客戶資源、樹立品牌形象、培養專業技能為目標與領先的跨國公司建立合資或進行其他方式的合作,或強強聯合充分利用互補優勢。在短期內,可主要考慮以中國的國內外包市場潛力為吸引,以中國對外資吸引的整體優勢為依托,吸引全球領先的外包服務企業(特別是在歐美
等中國目前仍處于明顯弱勢的市場中具有強勁能力的企業)以合資或戰略合作等多種形式將其目前在全球其他地區開展的外包服務轉移至中國。同時,支持有條件的本土服務外包領先企業探索走出國門,對國外公司或者客戶的內部服務部門進行并購。與行業協會、領先的全球企業或咨詢機構合作,為并購提供專業的咨詢和建議。幫助企業建立
良好的融資渠道,建立貸款、信用擔保快捷通道,給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資金支持。
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服務外包發展提供良好的商業環境
服務外包是一個知識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業,涉及到很多敏感的技術和商業專利設計問題。對于服務外包的發包方來說,將服務環節外包出去會涉及到很多知識產權問題,例如,商標、工業品設計、專利、版權和相關權利以及商業秘密等。但是,這些知識資產所設計的法律法規又存在差異,不同的知識資產由不同國家法律管轄,而服務外包又涉及到多個國家,尤其是離岸服務外包的知識產權問題更加復雜性。如果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問題,服務外包發包方就不敢將高端業務發包給中國。僅僅是將一些中低端業務發包給中方,利用中國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下,
服務外包的發展將受到很大限制。中國將很難再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上取得大的成就,僅僅是固守在服務外包的低端產業中,真正的戰略性外包中國很難得到。所以,從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健康發展考慮,中國應該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給跨國公司一個可以預期的制度環境,讓它們敢于將自身的知識資產在服務外包顯示出來,從而提升中國企業的水平。
五、重視和加強對國際服務外包的統計工作
無論是從戰略管理的角度,還是從決策的角度來講,要想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就需要對服務外包的整體狀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識別服務外包面臨的戰略問題,制定服務外包發展的目標。這些工作都需要有詳盡的服務外包基礎數據作為支撐,只有有了足夠的數據在能夠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戰略保障。但是,當前中國對服務外包績效進行評估的數據明顯不足,在缺乏足夠的有效的服務外包數據的情況
下,很難去執行已有的服務外包評估體系。僅僅是從世界知名的咨詢服務公司那里獲得數據,既浪費金錢又很難保證數據的權威性,畢竟國外咨詢公司很難真正獲得中國服務外包的第一手資料,僅僅是通過理論上的推論來得出中國的服務外包數據,既缺乏科學性,也可能誤導中國的服務外包決策。所以,當務之急,無論是從制定政策的角度還是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中國都應該制定權威的服務外包數據收集、整理、上報和發布機
制,為服務外包的基礎研究提供數據支撐。統計數據上的一小步,將決定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一大步。政府應協調相關部門或者中介機構建立和完善服務外包統計體系、統一統計口徑、出臺針對服務外包的統計制度和管理程序。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