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缺失成為制約我國服務貿易轉型、升級的首要因素。多年來,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勞務輸出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勢部門,而在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究其根本是人才的不足。昨日,來自教育部、商務部、香港中小企業代表促進會的專家以及服務貿易企業代表齊聚京交會,為破解中國服務貿易人才瓶頸出謀劃策。
產教結合填補服務外包人才缺口
中國不缺人,但是缺乏人才,服務外包領域也是如此。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昨日舉行的京交會中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國際論壇”上表示,教育部不會對此無動于衷,將按照產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數據顯示,我國服務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約50萬人,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預計十二五”期間,這一缺口將突破260萬人。
魯昕表示,教育部將繼續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鼓勵集團化辦學,鼓勵行業協會、企業和社會共同研究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進一步推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新方式。
商報記者 張慧敏
郵政快遞企業要在人才和管理上擴張
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綱要將郵政和快遞服務納入國際服務貿易發展重要領域,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國內企業在境外網絡以及分支機構的建設。走出去不光是網絡,最關鍵的是快遞企業的管理以及知識產權,用管理、用人才一步步擴張,而不是盲目地鋪設網點擴張。同時,支持發展擁有自主航空網絡的國際化快遞企業,穩步擴大國際業務范圍,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這個大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下,我們要加強國際合作,推進雙方和區域貿易自由化,并且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在開放中學習,開放促發展。同時,還要完善國際網絡,提升國際綜合競爭力,通過自建、合作、并購等方式建立境外分支機構,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商報記者 王璀一
中小企業融資應走人才-市場-資金”路徑
香港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宗第自稱香港的北京人”。因為工作的緣故,宗第較為了解兩地的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對目前突出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也有著獨到的見解。
宗第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發展難、市場難”,這三大問題困擾中小企業已有多年,但在融資難方面應首先解決人才問題。有了人才就容易找到市場,才能解決資金。創業者本身是不是行業中的人才這點非常重要。”
與香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針對性政策做比較,宗第指出,內地政府應該對中小企業提供一些低息貸款,或者鼓勵性的創業基金,但相關的手續不應太繁復。這筆錢可以當做是風險投資,有一部分可能丟掉了,但能夠成長起來的企業可以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
商報記者 潘敏
科技服務企業可通過并購跨過人才門檻
科技服務產業面臨兩個最大的門檻,一方面是規模。因為規模不到一定程度本身就很難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人均產值。這是一個體現科技服務企業帶來價值的客觀指標。
從這兩個角度出發,中國的科技服務產業在全球的競爭中應該采取以下戰略。
首先,持續提升人的價值,包括人力和生產力兩個方面。兩者的合力才會對人的平均產值產生重大作用。
其次,這樣企業才能夠快速地擴大規模。更重要的是,通過并購可以引入高端人才,縮短人才培養時間,從而進入高端化服務領域,建立全球化網絡。再者,企業要強化跨境并購的整合能力。因為這牽涉到戰略、管理及文化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不斷強化才能做到能力本身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