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力突破行業管理和業務準入障礙
1、試點條件管理+事中事后監管”的模式。推動相關行業監管部門在自貿區和張江開展業務準入的條件管理試點,凡滿足明示申辦條件的,即發放相關牌照和資質,同時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機制。
2、加強業務準入管理的動態調整。如爭取國家支持在浦東試點CMO模式,支持持有新藥證書的藥品研發企業獲得藥品上市許可”(不以獲得生產許可”和具備生產條件為前提。市食藥監局將于年底向國家報送試點方案,試點有利于新藥制造落戶上海)。
3、探索符合新業態特點的行業管理模式。如:(1)明確互聯網金融行業紅線,明確由銀行托管交易資金,對優秀企業發放ICP證。(2)研究電商企業不開設線下實體店,網上直接銷售藥品的可行性,盡快立法認可醫藥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合法地位。(3)向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放互聯網電視相關牌照,并完善監管措施。
二、著力完善政策環境和配套措施
4、完善服務外包政策環境。(1)向國家建議統一離岸、在岸服務外包政策。(2)在國家政策未調整前,以地方所得的服務外包增值稅,支持上海在岸服務外包業務發展。
5、加強對享受行業優惠政策的輔導服務。依托園區服務機構,引導企業以設立專業子公司”等方式,享受行業優惠政策。(如春宇供應鏈”后來通過設立軟件子公司,相關業務享受到了軟件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快錢”在浦東和天津分別設立了商業保理公司,專門從事相關業務。)
6、動態調整修訂政策法規。如:(1)互聯網電視。將廣告營業收入3%的文化事業費,以財政獎勵形式返還網絡視頻企業。(2)電子商務。明確市場價”不適用本店原價”標識的相關條款,向國家建議盡快制定市場價”標識的相關規范(本店原價”與市場價”有本質區別。按國家規定,原價”為本次降價前7日內,本店最低交易價格;7日內沒有交易的,為降價前最后一次交易價格)。(3)技術合同免增值稅。技術合同項目開具增值稅專項發票”,可實行即征即退(可解決現在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免稅方式下,稅負轉嫁到下游客戶的問題)。
三、著力加強公共服務和政府采購
7、積極給予公共服務支撐。如:(1)對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包括第三方支付企業),逐步開放第二代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征信系統、網上銀行跨行支付系統、公民身份聯網核查系統等支付清算業務相關系統。(2)在社區家庭在線健康服務領域,探索對遠程康復和慢病管理中的醫保項目,實施在線醫保支付或上門刷卡。(3)發揮社會第三方機構或行業組織作用,對新技術提供權威的安全性認證。
8、加強政府采購規定的動態調整。縮短采購目錄調整周期,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新科技產品納入采購目錄。
9、加大政府示范支持力度。在張江設立政府示范項目專項資金。借鑒中關村經驗,以政府示范性試用的方式,集中資源支持一批技術先進、商業價值高,但因缺乏市場應用、難以打開市場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