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賽道上,相較于火熱的互聯網金融,一位被忽視的實力選手正在起跑。雖然互聯網金融熱熱鬧鬧,但這位重量級選手早已搶先奔跑,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
這位被忽視甚至被忽略的選手就是金融服務外包產業。我們現在越來越被重視了。”合肥華拓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副經理丁艷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服務外包業在近幾年保持30%左右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早已超千億元,加上國際市場,未來前景可期。更為重要的是,相對于互聯網金融,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平臺及產品已有清晰的市場定位,核心競爭力已經初步構建。此外,加上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創新不像銀行、證券那樣要受到嚴格約束和監管限制,這個開放的產業順應市場而生,有足夠接受創新失敗的心理準備,值得市場拭目以待。
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從后臺走向前臺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深入發展,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也迎來快速發展時期。通過將非核心金融業務外包,銀行能夠更有效地釋放后臺壓力,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和降低運營成本,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丁艷說。
丁艷介紹說,其公司開業初期的外包業務主要是銀行的信用卡和金融機構人工客服的部分流程,在2010年之后,隨著互聯網技術向金融行業滲透,國內本土金融機構前后臺業務的分離加速,為適應這種發展需求,華拓嘗試建立了自己的后臺服務中心,金融外包業務也從初期的主要以銀行業務的后臺服務為主,開始擴展面向保險、證券等后臺業務。作為國內金融服務外包企業領頭羊之一,公司發展趨勢基本上代表了國內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歷程。
金融服務外包除了ATM設備的投放外,還包括銀行網點的現金管理業務、安防服務、設備的運維服務等更多的非核心業務需求,按照我國目前有20多萬個銀行網點計算,業內專家估計,每年國內整個銀行網點和現金流通環節相關的業務外包市場空間高達千億元。
隨著中國金融領域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企業借鑒國外金融機構的經驗,通過外包與共享服務的方式,把現有的資源集中到核心業務,形成并加強了核心競爭力。”丁艷說,由于進入門檻相對不是太高,近兩年國內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發展迅猛,未來,隨著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行業主體的業務擴大,金融服務外包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們公司已經提前布局,如何在實現資源優化的同時,加強管理、控制風險,使服務外包價值最大化,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技術加速了這個過程,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全產業鏈合肥外包模式成型
自2008年開始,國內許多城市對于進入后臺中心的爭奪悄然展開。2008年,北京出臺了《關于加強為稻香湖金融服務區入駐金融后臺機構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臺”的金融布局;在上海,張江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已吸引多家國內外金融后臺及外部服務供應商入駐;杭州則提出了打造國際金融服務外包交付中心;昆山花橋則打出金融上海、后臺花橋”的旗號。
早起的還有合肥。2006年,合肥市政府明確提出加快建立區域金融中心步伐,出臺了《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意見》,對在合肥市建設總部經濟及金融業給予相關優惠政策,重點項目可 一事一議”。2009年年初,濱湖新區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規劃建設正式啟動,在定位上,合肥是全產業鏈式金融服務集群理念。
在合肥濱湖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浦發銀行等項目的部分業務已經正式開展。合肥市濱湖新區建設管委會招商處副處長陶震說,采取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引進15家國字號大型金融機構及其后臺服務中心,牢牢抓住了產業鏈龍頭。第二步打造金融創新和中小企業集聚兩個平臺,先后引進平臺類光谷金融港和復星創新金融城。第三步匯集人才、集聚人氣,與重點院校、知名企業合作,建設金融學院、軟件學院、創新學院等,培養轉型急需的專業人才。
根據金融行業規定,金融機構的數據中心必須在距離其總部800公里以上距離的城市設立備份中心,合肥與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業最發達的城市距離都在輻射范圍之內,且便利的交通優勢,也使合肥成為金融機構設立數據備份中心(即備災中心)的首選地。
沿著徽州大道進入濱湖新區,道路兩側,一排排金融大廈拔地而起,濱湖CBD濱湖世紀城商務辦公裙樓已投入運營,金融港正在加快建設中,濱湖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初具規模。
為了搶抓國際服務業資本加速轉移和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新區有選擇性引進一批規模較大、影響力較強的國內、國際性金融機構后臺入駐,進一步提升集聚區產業聚集度和輻射帶動能力。同時,積極拓展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產業鏈,引入部分國際性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在新區設立總部或者中部區域分部,實現從后臺到前臺的全金融產業鏈跨越。”陶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