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016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年會在軟交會期間召開。與會嘉賓以國家戰略下的服務外包轉折點”為主議題,深度解讀國家戰略下的產業新趨勢,共同探討全新經濟背景下外包服務產業發展的新熱點和挑戰。
近日,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5月份我國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490.7億元人民幣(折合530.6億美元),執行金額2274.2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24.8%和11.2%。其中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2375.8億元人民幣,執行金額1469.8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37%和9.2%。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秘書長顧文忠在會上表示,目前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總體政策溫和但不均衡,在此背景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價值的服務外包業恰好處于發展的機遇期。國內經濟雖然已步入發展的新常態,但是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未來幾年要走出困境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和轉方式、調結構,服務外包成為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之一。
顧文忠介紹說,當前我國服務外包呈現三大發展特點,一是歐美日韓還是離岸外包的主要市場,外包金額占比66.7%,韓國市場增速較快;二是離岸知識流程外包增速減緩,醫藥生物技術研發和動漫網游研發外包業務,同比下降11.2%和14.9%;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包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東南亞和西亞市場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8.7%和16.2%。
聚思鴻大中華運營總經理曹潤寰以開放式創新帶來的新外包模式為主題,探討扎根中國的跨國IT巨頭如何把握商機,通過大力度扶持創業公司推動在華業務發展。
曹潤寰認為,中國國內就是一個很大的不能放棄的市場。他說:服務外包企業一直關心從中國向全球提供外包服務,當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經濟現狀和自身能力的時候,我們發現全球經濟體增長最快的是中國,把中國市場扔掉就是扔掉巨大的市場。”
曹潤寰介紹說,聚思鴻主要關注客戶的體驗,包括怎樣幫助客戶增加銷售額、提高他們的客戶體驗、優化對客戶的服務;從戰略、分析、創新和知性方面積累了一些能力,使企業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從中做到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億達軟件新城副總裁葉鳴在產業變革重構下如何共生共贏”主題演講中指出,在整個全球經濟增長,包括整個中國轉型升級當中信息技術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動力,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快速發展對傳統的行業產生徹底的變革。傳統的以線性和單向為特征的產業鏈正在發生改變,逐漸變成以技術為支撐、平臺為驅動、雙向移動和連續特征的平臺型的生態系統。
如何構建產業生態圈?葉鳴表示,產業鏈不斷延伸,軟硬一體化,運用技術的升級,自動化、集成化、系統化、綠色化,軟硬件+服務日趨融合,未來一定是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第三代垂直聚合的產業園區是產業生態的有機協同,包含空間服務收益有機協同多元增長的平臺。
隨著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漲、人才向二三線城市回流,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開始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三四線城市轉移。葉鳴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經相對成熟,多數大型企業已經在一二線城市完成布局,并形成很好的基礎和產業集聚效應,不會輕易大范圍轉移。如果有所轉移,大部分是技術要求低、附加值較低的低端業務,例如呼叫中心等項目,而依賴中高端人才的技術研發等業務很難轉移。”
本次外包年會是由億達軟件新城和大連軟件園聯合策劃組織,是軟交會歷史最悠久、規格最高的行業專業會議之一。億達軟件新城先后開發并運營管理了包括大連軟件園、武漢軟件新城等在內的多個產業園區,提供產業園區建設、運營、管理的全面解決方案和服務。